摘要:其实民间还流传着谷雨花的其他版本,谷雨作为一个人物形象出现在故事中,他生于谷雨时节,因解救牡丹而被敌人刺死于谷雨时节,因而谷雨这天牡丹花开就是为了纪念他。果然,第二年谷雨时节,桑篱园里开满牡丹。

导语:谷雨,取“雨水生百谷”之意。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等多地常在谷雨这天举行牡丹花会,游览者络绎不绝,场面甚是壮观。“谷雨”与“牡丹”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前世渊源,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中国大地上流传着的有关谷雨花的动人故事吧!

谷雨,取“雨水生百谷”之意,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语曰:“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暖。《通纬·孝经援神契》记载:“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谷雨分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谷雨后雨水增加,浮萍渐生,萍水始相逢;谷雨后五日,鸠鸣则预示着春日将要收束;再五日,“戴胜降于桑”,是“蚕将生之候”。

谷雨节气的民间风俗有很多。南方有谷雨摘茶的习俗,称为“雨前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北方则有吃香椿的习俗。民间有“雨前香椿嫩如丝”的说法。此外,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旧时,山西、陕西、山东等地还有“禁蝎”习俗,反映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谷雨时节正值雨水增加,气温回升,牡丹花此时开放,为苏醒不久的大地带来盎然春意。唐代刘禹锡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谷雨这天,人们纷纷出来宴饮赏花,人潮涌动,好不热闹。那为什么牡丹会在谷雨时节盛开呢?至今,山东菏泽市还流传着“曹州牡丹园”的故事。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曹州东北十五里赵楼村,有片杂草丛生的荒土岗。土岗上长满了不成材的桑条棵子,人称“桑篱园”。园子西边住个靠打柴为生的小伙子,名叫赵义。他父母早丧,又娶不起妻,二十岁了,还是单身一人。这天傍晚,他进城卖柴买米回来,煮好了香喷喷的小米饭,正要饱餐一顿,忽然响起敲门声:“请大哥、大嫂行行好,给点吃的吧……”赵义开门一看,原来是个手拄拐杖的要饭老婆婆。只见她一头白发,身瘦如柴,北风一刮,浑身打颤,很是可怜。赵义忙把她搀进屋里,然后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双手送到老婆婆面前。那老婆婆说“俺在这庄上赶了几个门,家家都断了顿。您给俺一口剩饭就行了……”赵义干咽两口唾沫,压压咕咕叫的饿肠子,说:“俺吃……过了。”那老婆婆才接过碗来,她一连吃了三碗,千恩万谢,告辞而去。

赵义喝完地瓜叶粥,想到庄上许多人家都断了顿,再也睡不下去了,便到桑篱园去砍柴。谁知天黑认不准路,转来转去,竟转到一片林地。忽见前面霞光闪闪,走近一看,原是一座花园。紫葳葳的牡丹花,白生生的芍药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粉兜兜的玉兰花,五光十色。赵义只想砍柴,无心观花。正要回走,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赵义抬头一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已经站在面前。只听老婆婆说:“小哥,你还往哪里去?这么多的好花不看,不是冷了栽花人的心吗?”赵义急着砍柴,只得说明原因。老婆婆十分同情,说:“天色这么晚了,你也砍不了多少柴。我送你些牡丹花去卖钱吧。”赵义见老婆婆甚是诚恳,便接过花儿,道谢而归。

第二天赵义担着柴,拿着花,去赶曹州早集。隆冬季节,一束鲜艳的牡丹,惊动了曹州城,官府、商人、本地财主,都争着买。一刻工夫,花和柴都卖完了。赵义买了一石米,怀揣着剩下的钱,高高兴兴回到家,把米分给了乡亲。赵义想:米分了,可这钱是老婆婆的,应该还给她。这天晚上,他按照昨天的路线,又找到那个百花园。老婆婆见赵义如此诚实,高兴地说:“你们村上穷人那么多,你怎能照顾得了?既然牡丹值钱,我就送你一棵吧。”赵义也不推辞,便拣一棵最好的牡丹,连根带上,抱回家来,栽到门前。

赵义栽好牡丹,回屋做饭,一开门,他惊呆了:只见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端坐床上。那姑娘看赵义憨态可掬,便微笑着说:“不要惊奇。小女姓魏,名花,母亲见你为人忠厚,把我许配给你了。” “这……这话从何说起?”赵义有些莫名其妙,“再说,也没有订亲之物呀!”那女子笑道:“你不是已经拿了牡丹吗?” 赵义看着栽在门外的牡丹,不禁又惊又喜,他回过头来惭愧地说:“我一人还愁着揭不开锅呢,怎能再连累你……”。那姑娘十分通情达理,她对赵义说:“既成夫妻,何提连累。我这里还带来牡丹花种一包,就撒在桑篱园内,不愁来年没好日子过。可有一条,此事万万不能对别人讲!”从此,他们种下牡丹,成了夫妻。果然,第二年谷雨时节,桑篱园里开满牡丹。村上的人们喜气洋洋,去园内采花卖钱,买米买盐,再也不担心挨饿了。这一带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说:“赵义的心肠好,感动了神仙,降下这牡丹园。”从此,这个“牡丹园”就叫出名了,可谁也不知道,是赵义媳妇带来的。(故事选自《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山东卷》,讲述人:庞雪环,采录者:郜效珠,采录时间:1986年秋,采录地点:菏泽西城)

故事中的主人公用自已的善行为大家带来可以救命的牡丹花,也赢得了幸福人生。其实民间还流传着谷雨花的其他版本,谷雨作为一个人物形象出现在故事中,他生于谷雨时节,因解救牡丹而被敌人刺死于谷雨时节,因而谷雨这天牡丹花开就是为了纪念他。据欧阳修《牡丹记》载,宋时洛阳就有谷雨看牡丹之俗。清人蔡云《吴歈》诗中“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之句,描写的也是这种风俗。清代文士顾禄的《清嘉录》中也记载:牡丹花俗呼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无论豪家名族,法院琳宫,神祠别观,会馆义局,植之无间,即小小书斋,亦必栽种一二墩,以为玩赏。俗多尚玉楼春,价廉而又易于培植也。然五色佳本,亦不下十余种。艺花者,率皆洞庭山及光福乡人,花时,载至山塘花肆求售。郡城有花之处,士女游观,远近踵至。或有入夜穹幕悬灯,壶觞劝酬,迭为宾主者,号为花会。谷雨时节赏牡丹已成为当时盛事。不仅如此,谷雨与牡丹还成为诗歌创作的主题。唐代诗人王贞白有《白牡丹》诗一首: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王贞白是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在这首《白牡丹》诗中,王贞白描述说谷雨洗净了纤细的白色丝绢。春之神用它剪裁出了白色的牡丹花,其味之香浓,色之素雅,无与伦比。诗歌意境之妙在于牡丹自然之美。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它不仅是诗歌创造的源泉,也成为绘画、音乐、戏剧、服饰等领域创作的文化宝库。牡丹文化已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节气将至,让我们一起享受牡丹花开之美,感受谷雨时节之净。

参考文献:

顾文豪注评,曹亚瑟主编,风物正闲美 风土小品赏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01。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山东卷》,中国ISBN中心 , 2007.04。

马清福,舒虹著,《中华节令风俗文化 春》,沈阳出版社,2013.06。

公众号总指导:萧放

内容顾问:朱霞、鞠熙

【二十四节气】栏目责编:李富运

撰稿:王惠云

图文编辑:武千千

(图源网络)

的公众号

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