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赵力)刘永生,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渭南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他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优秀乡村医生”、“乡村医生标兵”、“三秦最美医生”、“最美潼关人”、“最美渭南人”、“渭南市扶贫济困优秀党员”、“中国好人”、“渭南标杆”等,荣获“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医生”、“白求恩精神奖”、“三秦楷模”等荣誉。2014年当代陕西杂志封面人物。2016年9月,他的先进事迹入选陕西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读本。2017年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推选者。2018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者。

前记:楷模是旗帜,楷模是标杆,楷模是引领我们前进方向的航标,是天穹中照亮大地的那颗璀璨的星,是漆黑夜晚里的一盏灯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力量。』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

很荣幸,一个月前我被派到“三秦楷模”刘永生教育实践基地学习。在我与刘永生相处的短暂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了解了、见识了、学习到了真正的楷模风范与楷模作风,他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我,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和蔼可亲 体贴病患 服务周到 乐于助人

当我们来到荒移村卫生室时,他身着白大褂急匆匆地刚为村里的患者出诊归来。他那双温和的眼睛里闪烁着慈祥的光芒且面带微笑的向我们迎面走来,给我们打招呼,亲切地问候着。他中等偏上身高,头顶部光亮如圆月般的头皮前后左右被少许黑白相夹的头发遮挡着,伴随着和蔼而又真诚的笑容伸出微颤抖的双手欢迎我们的到来。就这样,我第一次认识了楷模--刘永生。

刘永生(右)诊断病人

中午一位腿脚不便拄着拐杖的谢姓中年男子来诊治,他看到后立马上前扶着该男子坐下来,说道:“行动不便,打电话我可以过去么”,接着就详细地询问病情,仔细地检查。原来该男子由于最近劳累出现了腰骶部僵硬不适伴疼痛,刘大夫运用“一筋针疗法”为其松解了筋膜,之后又给拔罐,约十余分钟后患者自诉腰部舒快了许多,疼痛也大减。最后刘大夫还为其开了价格低廉的口服药,并用温和而又可亲的语声交代其要按时服药,注意休息,有困难及时来找他,顺后扶着该男子把其送出了卫生室。

在大暴雨倾盆而下之际,发现卫生室前面的道路有下陷的趋势,他随即和楷模刘永生志愿队队员一起冒雨手持铁锨、铁锄修改水道,及时补救道路。之后,他和志愿队员又走进贫困户、留守老人家查看庭院有无积水,房屋有无漏雨,了解他们的需求,宣讲防灾防雨知识,咨询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他说:“只要人民群众好着,累一点、苦一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的”。

一日夜晚,临村八岁姬姓男童因发烧、恶心、呕吐被其爷爷领来就诊,刘永生大夫在了解患儿的情况后告诉其爷爷孩子疑是患“脑膜炎”的可能,病情较重需要送往医院治疗。在征得其爷爷的同意后,他二话没说立即协助把患儿送往县上医院。到达县上医院医生也疑是孩子患“脑膜炎”,认为该病比较棘手需要到上级医院诊治。孩子的病不能耽搁,他又急忙帮家属连夜把患儿送往市里,帮孩子办入院相关手续、协助做检查等,一切都安顿好后他才离开。回来时已是凌晨三点多了,他说。

时刻为病患着想 千方百计解病痛

几十年来,他熟练掌握了“透皮疗法”、“走罐疗法”、“敲击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等新特偏土疗法,力求使医疗过程方便快捷,疗效最好,患者痛苦最小,花钱还要最少。《备急千金要方•序》:“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句话告诉我们医生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维护和保障病人的健康与生命,把病人的生命价值看作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挽救病人的生命看作是医生的最可宝贵的财富。这种精神品质在刘永生身上体现的、表现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一心一意为病患着想,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把患者放在心上,千方设法寻找简单而易行疗效又佳的方法救治患者,为患者解除病痛。

刘永生日记

村里的詹蒙患有严重的脑瘫病,长期卧床左腿、双臀部形成了大面积的褥疮,时不时的流着浓水、散发着恶臭,治疗也比较棘手,并且在这炎热的夏季里很容易发生感染,这使患者及其家人都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刘永生他不嫌脏、不怕臭的给其清理患处的腐肉、分泌物,更不怕累的坚持换药。几经周折詹蒙的褥疮仍没见好转,他说我心里很难过,那么大面积的褥疮她是受罪啊。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或推诿而是潜心专研、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地总结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的摸索终于配制成了治疗褥疮、溃疡腐烂伤的外用散剂,经过近一段时间刘永生悉心的护理,詹蒙的褥疮有了有效的治疗,原先的腐烂的疮面形成了皮痂,面积也大大的缩减。

临村5岁小女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吃药打针屡次不见效,他想尽各种能行的办法为之治疗,关心她。正如他在自己的日记《坚强的孩子》中写的那样:“喝中药、理疗、艾灸、刮痧、放血……,每次发烧我都在寻找各种方法让她减少痛苦,可即使这样,还是让你承受了很多你这个你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疼痛”。

这样的事列多不胜举。

医术精湛 名声远扬 素质过硬 医德高尚

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这三句话都说明了医术的关键在于精湛以及医德的重要性,因为医生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

博览群书

刘永生,他名声享誉八方,患者遍布方圆百里,通常以仁心仁术之仁人之心对待每一个患者,一直以来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人的一致称赞与好评。在卫生室右边的房子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锦旗及各类荣誉奖牌,这足以能证明他这四十余年来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及收获到的完美口碑。几十年来,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了“透皮疗法”、“走罐疗法”、“敲击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等新特偏土疗法,力求使医疗过程方便快捷,疗效最好,患者痛苦最小,花钱还要最少。他从来都是能扎几针、敲几下、能拔火罐解决的问题,绝不会让患者打针吃药,更不会过度输液、滥用抗生素。

来自河南豫灵的李某慕名来刘永生大夫处求治。该患者自诉其右侧大腿部有一手掌大小区域疼痛,先后于某医院行针灸、小针刀、穴位注射、艾灸、按摩、输液等治疗均不见疼痛好转,且花费也不菲。刻诊:患者右侧股四头肌内侧约有一7cm×6cm大小范围疼痛,压之痛甚,皮肤无红肿、斑丘疹,皮温可。舌红暗而体微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而涩。刘大夫结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认为此乃湿热壅盛,阻滞经络,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所致,治以疏通经络拔湿毒为法。随后他取来通经祛湿敷贴膏1贴/日,共3贴,告诫其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物。四天后患者自述贴上敷贴当晚自觉患处有汗出而湿腻,局部有温热感,其痛也减,三贴后其微痛。又以两贴加以巩固后其痛痊愈。

据悉该患者总计花费不足五十元便解决固疾之困扰。

任劳任怨 随叫随到 一丝不苟 不辞劳苦

“为了百姓的健康,我愿辛劳奔忙。出诊的路上,任凭黄土飞扬,满身汗味,如花芬芳。救死扶伤,信念歌唱。钟情于暖春,痴迷在炽夏,欢歌于深秋,漫舞在雪冬。为了百姓健康,我愿守候在村庄。”刘永生在日记中写道的。他又写到:“问好每一诊,把好每一脉,打好每一针,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守护好乡亲们的健康和幸福,这是我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他还写了:“不管夏日酷暑似火烘,还是严寒刺骨冰雪封,顶风冒雨抱阳背药把疲惫藏在肚里,埋在心底”。他不仅这样写着,还以凡事冲在最前面、凡事首先到的实际行动这样做着。

在与他相处的这段日子里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看望村里的留守老人、长期卧床的病者,为他们检查身体,和他们聊天,宣传健康知识等。他总是不嫌繁琐、不怕累、不怕苦的行动着,默默的付出着。总之,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获奖集

前几天的一个中午,正是骄阳炙烤之时。突然,临村的老王急匆匆的赶来说:“我妈上吐下泻、回身无力,要刘大夫去看看”。语音刚落,他背起药箱就走了。到达后发现患者上吐下泻的很重且伴随着寒战发作,刘大夫临时给用了药,建议家属送医院治疗。随后他让儿子刘博开车把患者及家属送到医院。直到患者办理完各项手续顺利入住后他才松了口气,并一边用手擦着额头的汗,一边对我说:“在农村大部分患者不熟悉医院的流程,往往手足无措,作为医生要彻底的对患者负责,自己能够处理的一定要竭尽全力,不能处理的要立马协助到上级医院,不能延误了病情,要担起这个心”。他那朴实的话语中完全完完全全地折射出了一种对患者担当、对患者的负责、对工作态度认真的节操与情怀。

还有村里的苏永财持续高烧不退,他白天冒着烈日骄阳,晚上牺牲着休息的时间守护在其身旁为之打针、输液、物理降温……,用了各种办法体温依旧不退,直到苏永财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没有放弃救治。

像这样的事迹简直太多太多了。

积极进取坚持学习谦虚认真不耻下问

四十余年来刘永生花费了许多心血来研读医学书籍、参加各种培训、遍访名医专家、做学习笔记、记病例、写心得,经常为了一个问题或医疗观点而废寝忘食。正因为如此的辛苦劳累,他才落下了颤抖的双手、圆月般的头皮这样的疾患。虽年过花甲,但他仍然坚持每日勤学苦练,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耻下问。正如他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能因为年纪渐大了而就不学习了”。同时也没有因为自己荣誉满身而抬高了自己,而是虚心的向他人请教、学习,不懂就问。

我清楚地记得,7月13日早上九时,正在为患者诊治时,突然接到通知:要他下周用普通话到市广播电视台诵读《梁家河》第32篇章《生病不再硬扛着》。我从来没有说过普通话,几十年来都说乡音,他说。接着他拿出《梁家河》这本书翻到《生病不再硬扛着》这篇就试读了起来,但听起来很别扭,顺后便卡顿了。这简直比登天还难呀,既然组织把任务交给了我,就得想办法完成,他又说。他立即叫来了孙女,拿出笔和纸从文中最基本的文字拼音开始,一字一音的跟随着孙女练习着。那几天他一有时间就拿出书练习,也用手机录了音反复的听着,每天不少于百遍。当得知前来就诊的其中一位患者以前学过播音主持时他犹如久旱而雨的禾苗般,拿出录制的音频让其指导哪儿发音不对或指出音调哪儿要高要低。他全神贯注得听着,认真的用笔标着记号。我被他这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所折服。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这种积极进取、谦虚认真、不骄不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最终使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古有车胤、孙康“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借光”,祖逖“闻鸡起舞”,苏秦、孙敬“悬梁刺股”,项羽“破釜沉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典故,而今有刘永生“孙女教学普通话”的事迹。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些人遇到困难或挫折不能够去面对,或者也不敢尝试,以至于落个一事无成,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刻苦的去对待。因为付出了总会有收获的,因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后记:刘永生四十年来他的事迹远远不是这些,可以说是千千万万的,是举不胜举的。他心系百姓,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帮扶弱者,救治伤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哪儿需要就到哪儿行,这种精神品质是极其宝贵的、是极其丰富的、是无比高尚的。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人生楷模。』

作者简介:赵力,男,汉族,陕西商洛丹凤人,本科学历,医学学士,201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先后于省部级(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年第24期)、国家级(光明中医杂志2016年第10期)医学期刊各发表学术论文一篇。目前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