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山西汾酒盘中最高价80.8元,股价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山西汾酒最新价为79.69元,上涨3.55%。根据最新收盘价进行计算,山西汾酒总市值为694.52亿元,接近700亿。

数据显示,山西汾酒自上市以来的前次股价高点出现在2019年9月2日,当日最高价为79.6元,股价最低于2019年9月11日下探71.87元。以最低点为区间起点计算,2019年9月11日至2019年9月24日,山西汾酒区间上涨10.48%。

而如果从2019年第一个交易日算的话,截至到9月24日山西汾酒已经涨了127%,翻了一番还多。

2017年开始,山西汾酒营收、净利润进入了高速增长通道。2017年、2018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6.02%、54.01%。2019年一季度,山西汾酒营业收入创了上市以来单季营收新高,较此前高点2018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2.4亿元高出8.18亿元。

2019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实现的63.77亿元营业收入、11.9亿元净利润,也均创造了公司上市25年以来中报营收和净利润的新高。

三分天下有其一 汾酒迎伟大复兴

汾酒的长期目标概括而言是“复兴”,只有复兴二字能够既涵盖汾酒历史的辉煌,又能够代表未来高远的目标追求,并且隐含了某种必然性。

为什么汾酒能够复兴?酒业家创始人林向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依托于汾酒厚重的品牌基因、完善的品类组合与占位、全国化的市场布局以及本次改革的红利,汾酒极有可能是未来几年最具机会的名酒。

关于品牌基因,林向认为,汾酒的品牌和产品底蕴独一无二,白酒行业是讲究出身和血统的,而白酒同样是迷恋历史的嗜好型消费品。因此,白酒行业最宝贵的资产其实是品牌,但好的品牌是稀缺的。纵观当前白酒行业前十的企业,基本上都至少有三十年以上的历史、老八大名酒或十七大名酒的荣誉与资历。

无论是从北齐宫廷酒、唐时杏花村,还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金奖,抑或是开国国宴用酒及连续五次入选名酒,汾酒延续千年的厚重历史奠定了独一无二深厚的品牌积累。

此外,在计划经济时代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汾酒获得“汾老大”的美誉和市场销量,并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虽然汾酒当前已不复当年的荣耀与辉煌,但“汾老大”的记忆仍然留存于相当部分的消费者心中,完全具备重新“引燃”消费者记忆的可能。并且,汾酒集团通过持续多年的市场耕耘,现已牢牢控制了山西根据地市场,初步实现了全国化的市场布局。汾酒最能把握次高端扩容带来的机遇

如果以2015年白酒复苏为起点,次高端整体回暖,2018年收入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产品价格稳步向上。2015年白酒行业恢复以来,次高端白酒仅次于高端白酒开始回暖并进入景气周期,量价齐升。在业绩层面上,酒企收入与利润均稳步高速增长,2015到2018年间,洋河、汾酒和古井收入规模分别增长了1.5倍、2.3倍和1.7倍,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5倍、2.8倍和2.4倍。从产品价格来看,近年来次高端酒企跟随高端酒企提价,终端价格逐年稳步上行。

但是从2018年以来,次高端价格带的竞争呈现几个新特点,并且导致全国性次高端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特征:1)、新进入者增加,竞争加剧。2018年开始,地方名酒(或地产酒)次高端价格带产品渐具竞争力,开始抢夺次高端市场份额;2)、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投入产出比下降,费用率居高不下,考验品牌企业的“市场投入能力”;

3)、品牌进阶面临新的关键期,次高端竞争已经从300-600元价格带拉宽到300-800元,企业必须考虑布局600-800元价格带的战略布局,品牌基因将发挥重要作用;

4)、水井坊和舍得增长压力较大,品牌拉力仍欠火候;

5)、产品组合不同,市场表现差异明显。有基础产品的次高端企业,其次高端产品表现更好,前景或更高看。例如洋河股份,其海之蓝和天之蓝体量大,在蓝色经典系列中占比70%+,近几年(2016-2018),洋河次高端(以梦系列为替代)梦之蓝保持50%年均增长,‚大体量,快增长‛明显;而山西汾酒虽总体量不及洋河,但也同样较为类似,玻汾和老白汾合计占比高,但次高端增长快速,2017-2018年平均增幅50%。我们认为在消费者选择其次高端产品时,前期已经完成了产品和品牌教育。而没有基础产品或基础产品薄弱的次高端品牌,同等条件下则需要更高投入来“获客”,这从地产酒能够推出次高端价格带产品并获得不错的销量增长也可得到印证。次高端未来市场展望:仍将扩容

次高端白酒消费市场未来将持续扩大,驱动因素有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社会分层明显,白酒社交属性突出,天然具有身份投射,所以白酒天然具备多价格带,高端白酒价格天花板打开,茅五均迈入千元,次高端价格带拉宽,目前300-800元均可理解为次高端,容量放大是顺理成章之事;

二是消费升级,大众主流消费价格带已经事实上移,目前已经进入到100-400元价格带,和次高端已经重叠,次高端未来将成为大众主流;江苏市场次高端白酒扎堆原因是消费力强,次高端率先在富裕地区成为大众消费主流。

三是市场操作更具价值,渠道推力有优势。从市场操作而言,高端品牌资源稀缺,代理权难拿,而次高端具备团购价值,中高端人群和企业消费普遍,渠道利润相较低档酒、大众酒更厚,而品牌力则更强,经销商资源易于向其倾斜。

次高端主要为老十八大名白酒主品牌及其创新子品牌,全国化影响力的次高端品牌数量不多,相对也比较集中,市场规模小于高端。中档是大众消费主流,是地产酒主销价格带,规模最大,预计高达2,500-3,000亿,行业占比45%-54%之间,中档酒消费升级将实现价格带和品牌跃迁,假设每年中档市场有5%左右消费升级进入次高端,则次高端每年有150亿增量,据此测算,2022年次高端行业将接近1000亿规模,2024年将有1370亿规模。

山西汾酒未来有可能成为次高端执牛耳者、高端有力竞争者。

白酒血统论,汾酒品牌高度非一般次高端能比。

汾酒拥有无与伦比的品牌文化底蕴:蝉联中国五届名酒,曾经国宴用酒,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杏花村汾酒酿造作坊遗址同时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老字号。

汾酒中国酒魂‛‚清香国酒‛的卡位十分有利,帮助自身区别于其他次高端。首先,在茅台酱香国酒、国窖1573浓香国酒的占位下,汾酒已经实际上对应了“清香国酒”的心智占领,打造清香国酒只是响应了消费者的共鸣;其次,2017年汾酒增速非常快,‚汾酒速度‛市场上有目共睹,正一堂董事长杨光认为,提出清香国酒能够进一步彰显青花汾酒的价值,也能够提升汾酒在次高端和高端市场的地位;再次,作为老四大名酒,汾酒占位‚清香国酒‛有历史依据和战略支撑。次高端当中,无论水井坊、舍得、洋河还是剑南春,均没有此行业地位和品牌高度,未来白酒行业竞争是依托品牌+品质的竞争,汾酒优势会更加突出。

汾酒已经在产品升级上做好准备,在青花20、30基础上,重新推出中国装(青花40)。高端酒价格即是价值的外在表现,中国装终端定价1999元,实际成交价1399-1599,超过五粮液和国窖1573。青花30终端指导价798,目标600-800元的高阶次高端,抢先占位。产品组合更优

汾酒在次高端当中,产品组合更优,这主要基于几点:

1)、中低档白酒市场容量大,消费者众,将长期存在,并有升级趋势,如在相应价格带有优势大单品,将贡献增长极;

2)、有助于培育消费者,为次高端产品输送忠实消费者,降低后期投入成本,实践证明,稳扎稳打,市场基础更好,以河南为例,汾酒总体量为水井坊的2.5倍,次高端产品和水井坊体量相近,但增长前景亦更好;

3)、品项更丰富,渠道模式更多样和全面,更易营造氛围和销售起量。在上文分析当中,当消费者选择其次高端产品时,如果前期已经完成了产品和品牌教育,则十分易于选择该品牌。而没有基础产品或基础产品薄弱的次高端品牌,同等条件下则需要更高投入来“获客”。这从地产酒能够推出次高端价格带产品并获得不错的销量增长也可得到印证。市场布局结构更优

汾酒环山西市场整体强势,片状市场优于点状市场。汾酒省内销售50亿上下,2亿以上市场基本围绕山西,其中5-15亿市场有河南和山东,2亿以上市场有陕西、河北、北京、内蒙,1亿以上市场2019年预计有辽宁、江浙沪皖、福建、广东和海南等省份。

水井坊15个省级市场贡献80%收入,最大单个市场收入不到5亿元。而汾酒5个市场贡献80%收入,最大省外市场河南2019年预计有14亿元(含税),且过亿市场不断增加。品牌向上延伸性更强

汾酒300-400元价格带优势已显,青花20增长放量中,青花30定位升级,未来高端化产品前景相对更乐观。2016年以来,汾酒挺价动作频频,目前青花20和青花30价格在次高端当中均占有相对优势,成交价高于竞品,品牌高度得到认可。2019年5月,青花30开票价提高到598元,7月1日进一步提高到628元,京东价格在678元和798元两档,实际成交价预计已超过600元。在次高端价格带中,汾酒已经超越剑南春,也高于水井坊井台,公司价格优势是品牌价值回归的外在表现。

来源:世界晋商网团队综合整理自安信食品、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