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有位朋友在一家公司做HR,有次他们通过几轮面试选中了一位高级法务经理,但在没有走完公司领导审批流程的情况下,朋友也不好立即给候选人发offer。有HR常常困扰的是,“明明我们面试时聊的薪酬区间,候选人表示会接受,可为啥到了给offer时却不满意了呢。

对于很多HR来说,谈offer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面试时,与候选人聊的不错,但offer发出去第二天,对方就回复说感觉机会还不合适自己,决定不来了;

在与候选人谈薪资时,压低了容易崩掉,几个月的辛苦全部打水漂;不压呢,对方要价太高hold不住,公司内部无法交待。

……

种种现象表明,HR要说服候选人接受offer似乎比谈恋爱都难。

想成为高段位的HR,你一定得学会offer期的有效管理。

01候选人拒绝offer的原因

HR做招聘最郁闷的是什么?不是收不到简历,也不是面试被放鸽子,而是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才,可结果offer发出却被候选人拒绝。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分析了三点主要原因:

1.对薪酬不满意

“钱”永远是候选人求职最关注的因素,假如HR与候选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就会直接导致候选人放弃这个工作机会。

有HR常常困扰的是,“明明我们面试时聊的薪酬区间,候选人表示会接受,可为啥到了给offer时却不满意了呢?”

我想这主要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不同所导致的,例如HR告诉对方这个岗位可以给到年薪10万,此时HR理解的10万概念是“税前”且包含了各种福利、公积金;而求职者可不这么想,他所理解的10万是“税后”并不含福利等内容。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在面试时往往无法体现,而一旦到了offer阶段就显露无疑。

2.offer等待时间太长

招聘中有个现象叫做“倒在最后一公里”,即候选人通过了所有的笔试、面试等程序,但HR就是迟迟没法给offer,这一切都因为“offer还在路上”!

我有位朋友在一家公司做HR,有次他们通过几轮面试选中了一位高级法务经理,但在没有走完公司领导审批流程的情况下,朋友也不好立即给候选人发offer。

不凑巧的是,因领导出差等多各方面客观原因,审批迟迟没完成。结果那位法务经理等了一段时间没有接到通知,以为自己被淘汰了,于是重新开始找工作。

后面等到offer的审批流程走完,朋友再电话联系他时,对方已经在别处上班了……

3.面试体验差

面试这个过程,其实不仅仅是HR在面试求职者,同时求职者也在面试HR。

曾有资料显示,面试过程中,94%的求职者认为面试官不尊重的态度会令他们对该企业产生负面印象;77%的人则表示面试官缺乏准备的表现令他们失望。

可见,意向候选人在面试时的体验感不佳,会大大增加他们拒绝offer的概率。

记得之前网络上曾有个经典的招聘案例,叫做“面试五分钟,等待两小时”,我想求职者如果遇到这样奇葩的公司,一定会望而却步。

02HR如何降低候选人拒绝offer的可能性

对于每一个流动在人才市场上的候选人,尤其是优秀的候选人,都并非只有一个选择。

那么,HR该如何降低候选人拒绝offer的可能性呢?

1.练好HR招聘的基本功

HR无法确保候选人一定会接受offer,但却可以从练好自身的招聘基本功做起,以提高offer达成的成功率。

例如以下这些:

(1)对职位必须有详细的了解,清楚岗位职责、定位等,对候选人有个清晰的人才画像;

(2)对公司的行业要有基本的认识,这样和候选人沟通的过程中不会让对方觉得你什么都不懂;

(3)合理安排面试时间,每位求职者的面试时间间隔10到20分钟左右,避免求职者扎堆等待;

(4)端茶倒水、填写表格这些基本的服务要安排到位,必要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2.加强与候选人的沟通

HR能与候选人达成offer,除了offer内容本身,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沟通了。

我曾经面试过一位候选人,初试通过,老板复试也见了,觉得很满意。但后来回复offer时,这个候选人说有其它的选择。听到这个消息,老板的第一反应就是:挺遗憾的,再重新找人吧。

后来我建议可以约候选人吃饭再做一次交流。于是选定时间,我们与候选人见了面,通过一个多小时的深入沟通,才理解了候选人的疑虑。就公司未来的业务规划及行业前景,老板做了解释;而关于个人职业发展、团队文化等方面的顾虑,则由我给他做了说明。

最终,候选人改变了主意,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offer。可见,有效沟通对招聘一个优秀人才是多么的重要。

3.拿出更有吸引力的offer

候选人选择offer会关注哪些因素,我想无非就是那么几点:薪酬福利、工作内容、人际关系、发展前景以及工作环境等。

因此HR要做的,就是识别候选人关心的核心要素,并针对性地开出相应的条件。

举个例子:每个候选人都期望获得高薪,然而公司又有自己的薪酬标准,假如两者之间存在落差该怎么办呢?

(1)候选人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有现金流总比没有强,那么这中间有一定的回旋空间;

(2)候选人很看重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消解薪酬上的落差;

(3)如果以上均不成立,则公司是否能提供其他替代性的项目?如弹性工作制、健康检查、商业保险等。

03候选人接受offer,就万事大吉了吗?

候选人接受offer后,HR的招聘工作其实只完成了90%,但往往是这最后10%决定了前面的90%有没有白费功夫。

说个身边真实的故事。

朋友小范,前段时间找工作,他面试了杭州一家上市公司。老实说,这家公司的招聘流程确实够繁琐和严苛的:笔试、初面、群面、复试、性格测试、薪酬谈判、背景调查,然后发放offer。

小范很幸运,他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那份offer,随后便向原公司提出了离职申请。由于工作交接的问题,需要等到八月份才能到新公司报到。

就在这个过程中,他曾投过简历的另外一家公司也向其发出了面试邀请。那家公司近年来发展很快,而且还在小范的家乡宁波,这让他有些心动。

于是在某个周末,小范踏上了前往宁波的列车。面试就在一天内完成,对方给出的offer薪资并没有杭州这家高,但所表现出的热情、诚意远非杭州公司所能比拟。

犹豫再三,小范最终决定回宁波。

小范的求职经历让我挺有感触。从条件上来说,杭州这家上市公司的平台显然更大,且给的待遇更优厚,可小范仍然选择宁波公司,我想问题就出在接受offer后的那段空档期。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小范拿到这两家offer进行艰难抉择的过程中,恰逢他的生日,宁波公司的老总亲自致电送上生日祝福,令他感动不已。最终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可能许多HR总觉得在候选人入职前,企业方很难介入到对方的生活中去,但其实我们能做的有很多,例如持续向候选人提供企业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保持电话联系、提供入职前培训等等,一方面让候选人提前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又坚定他们的选择。

当然,也有可能你做了所有能做的工作,但结果依然令人沮丧,那么你必须得进行分析和总结:是因为公司给的offer待遇不够好,还是有其他突发原因?这样至少能为下一次的招聘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参考。

总之,HR要做好招聘的这最后10%,不能只是“听天由命”,你需要更加慎重地对待,投入更多的努力。

写在最后

做HR这么多年,我越来越觉得招聘就像谈恋爱,只有双方过电才能一拍即合。

如果把新员工入职后的适应期称为双方“蜜月期”,那么从HR发出offer到候选人入职之前的这段时间就可以称为“暧昧期”。

HR做招聘,请把你的候选人当成恋人一样去看待、去付出,因为这时候的你才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作者:丁路遥,三茅网专栏作者,今日头条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趣头条优质原创作者,网易号优质作者,环球人力资源智库、智联、猎聘等多家头部平台签约作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心理咨询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