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讷河星空》是当年梵·高将眼光投向阿尔勒夜晚的作品之一。只见河堤的石栏杆上贴着一幅照片,正是梵·高旷世之作的《罗讷河星空》的照片。

文/图 陈丹苗

梵高的黄房子已被德军炸毁,罗讷河星空却依旧高远深沉

虽然著名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一生只在阿尔勒度过了15个月时间,其时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日子并不快乐,但是南法的夜空和向日葵,给予了梵·高生命最充沛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成为了他生命最后时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阿尔勒夏初的蓝天,不依不饶地散发出湛蓝色的光泽,饱满张扬地铺满了头顶上的空间。一众游客走过去都在细声细语地指点着手中的地图,叨叨念念地说什么,“黄房子”从这里走,“星空”应该从那边去等等。走在我们前面的母女三人拖着小件行李箱,一边走一边轻声地说:梵·高的“星空”好像就在附近的。果然,沿着小码头没走多远,就看见三几个游人围在一起指指点点。只见河堤的石栏杆上贴着一幅照片,正是梵·高旷世之作的《罗讷河星空》的照片。原来,这里就是大师当年作画的地点。《罗讷河星空》是当年梵·高将眼光投向阿尔勒夜晚的作品之一。眼前的这幅“星空”摄影品,色调偏于深沉。夜空由蓝色和绿色混杂而成,脚下的河水也是蓝青得发乌。暗色的夜空中繁星闪烁,岸边的建筑物倒投在罗讷河上,发出幽幽橙色的光影,并在河水涟漪中荡漾开来。“星空”是梵·高“星光三部曲”的第一部,其后两部分别是《夜间的露天咖啡馆》和在圣·雷米创造的《星夜》。如今,因梵·高《夜间咖啡馆》画作闻名的咖啡馆,就在古竞技场的东侧,常年人头涌涌,当年的宁静早已荡然无存了。

除了向日葵,梵·高对夜晚同样也抱有极深的爱。夜的涵义之于梵·高,不仅仅是天上的一轮孤月和发亮的星星,夜是死亡、天堂和恐惧。生活中愤懑不平的情绪日趋强烈,梵·高便在阿尔勒的夜空中寻找自己的慰籍和创造灵感。时空和性格使然,后人无法能够体会到,夜晚给予大师的是怎样的一种心境。那一天艳阳高照,我们跟其他游客一样,站在罗讷河岸上,透过画作取景的角度看过去,眼前是一片十分开阔又美丽的河岸景致。只不过当年穿梭河面的朴素小船,如今已经换成了豪华气派的游艇。当然,至今不变的还有罗讷河那一抹波光闪耀的河水,还有收藏在巴黎奥赛美术馆的“星空”画作。

梵高的黄房子已被德军炸毁,罗讷河星空却依旧高远深沉

从“星空”画作处转身,看见彩色太阳伞下面,有两位老人站在一个流动的写生画档前聊天。其中一位老人是作画的,正在为一幅风景小油画上色,画档上面摆放的基本都是临摹梵·高的画作。作画老人年事已高,头戴一小草帽,风度翩翩。听说我们从中国来,用生硬的普通话向我们问好,接着又向我们介绍梵高的“星空”之作。听说我们要找“黄房子”,老人露出遗憾的神情说,时间太长了,“黄房子”已经不在了。那是一间曾经给予了梵·高多少安定感和温暖的“黄房子”,原来处于市中心的拉马丁广场上,据说在“二战”期间被德军的炮弹给炸毁了。后来,为了满足络绎不绝的游客的虔诚的膜拜之心,阿尔勒政府在别处重建了一栋“黄色的房子”。从外表看上去,跟梵·高《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所描绘的一模一样,不过它后来已经成为了一间中等规模、生意红火的咖啡馆。可以想象得到,当年那一间“黄房子”给了梵·高生命中第一个实实在在的“家”,他在这里获得了无比的温暖和无限的憧憬。

梵高的黄房子已被德军炸毁,罗讷河星空却依旧高远深沉

漫步在这个被称为“小罗马”的阿尔勒 (Arles)小城里,满眼的旧罗马帝国古迹与大师梵·高的足迹共生共荣。此刻,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美丽的罗讷河。本来以为来到阿尔勒,就是为了看散落在城市间古罗马时代的各种遗址,没想到大师梵·高的足迹无处不在。著名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与法国南部的关系,多少让人联想到沈从文与故乡湘西凤凰的故事。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一个名人成就了一个地方。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普罗旺斯,也就没有梵·高,而梵·高也成就了普罗旺斯的阿尔勒。

(走遍全球之法国篇(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