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风满楼

  颜值即是战斗力

  俗话说,颜值就是战斗力,一型武器的作战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武器的外观看出个一二三。现代军舰作为海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凭借简洁流线的外形成为众多军迷喜欢的装备之一。

  然而,当近距离靠近军舰时,就会发现“很多军舰只可远观...”

  军武菌曾近距离参观过525马鞍山号护卫舰,走近这艘军舰就会发现,这艘舰的舰体并不是很光滑,似乎有大块网格状的凸凹不平,甚至露出了钢板下面加强肋板的形状,像是橘子皮的皱褶。这是怎么回事呢?

  ▲“凸凹不平”的052C

  要解决这个疑问应从军舰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怎么造的说起。说起军舰的制造,不得不提起铁甲舰。

  十九世纪下半叶,由于木造军舰无力抵御越来越强大的炮弹轰炸,不得不给船体穿上一层铁质的防护衣。最著名的是法国海军在木质舰船的外层包上了厚厚的一层铁甲,用来抵御海上炮火的攻击,起名为“光荣号”,没想到这一突发妙想竟然奠定了现代军舰的雏形。

  ▲“光荣号”铁甲舰

  包裹了铁皮的“光荣号”在当时可以说是无坚不摧。其制造方法是用坚固的木板组成船体后,再用铁铆钉铆住贴在外面的一块一块铁皮。

  铆接铁皮使用的是热铆接的方法。就是把需要连接的两块铁皮分别钻好孔,然后把铆钉烧红,穿过钢板上的孔以后,用模具击打铆钉,迅速让铆钉头部成型,等铆钉冷却下来时,会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自动把两块钢板连接的更加紧密。

  ▲铁甲舰的铁甲护身

  当时的铁甲舰不像现在的军舰,用加强的肋骨做骨架,然后再焊接钢板。当时的铁甲舰因用整体木制材料作为内衬,所以看起来整体很饱满,外部铆钉整整齐齐有序排列,外表的铁皮很平整,不会出现橘皮现象。

  后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造军舰的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前进。原有的铁甲舰先造船后穿衣的技术很麻烦,况且被铁皮裹在里面的木质材料易腐蚀,寿命时间短,也不坚固,又因焊接技术的兴起和成熟,就干脆直接使用钢板来焊接军舰了。

  ▲焊接钢板的军舰甲板呈现网格状

  直接选用特殊钢板进行焊接,必须选用耐腐的强度合金钢。由原有的木质换成了金属,舰体重量自然会加重,势必影响载荷量和航行速度,所以军舰为了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船体重量,而内部舱壁等非承力结构的板材更是薄之又薄。

  ▲可以看到钢板是焊接在龙骨上的

  一般情况下船壳至少30毫米,甲板应该在50毫米以上。两舷水线下部应该在100毫米以上,以防鱼雷。内部建筑隔板大概5-10毫米,相对民船来说钢板厚度要小得多。

  如此薄的钢板在焊接时产生的热能直接影响钢板变形,处于纵横骨架之上的薄板将显示出“皮包骨头”的网格状凹陷,从而形成橘子皮现象。为更加美观,在分段合拢前还要做矫正。通常情况下,新造的军舰橘皮现象很难发觉,只是在侧光的照耀下,才会出现特别明显凹凸的视觉效果。

  ▲ 阳光底下惨不忍睹

  当然,再精湛的焊接工艺也很难避免海上风浪和海水的侵蚀,何况钢板和焊口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具有延展性,服役时间越长的军舰橘皮现象越明显。经受外界压力变化越大橘皮现象越严重,比如潜艇比军舰更加明显。

  ▲092核潜艇非耐压壳体

  这次开放的054型护卫舰525马鞍山舰自2003年9月下水,至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多次参加远洋勤务和多国海上军事演习等任务,算是比较老的现代军舰了,出现明显的橘皮现象很正常,并不影响军舰强度,也不影响使用,只是有些不美观。

  ▲054型护卫舰525马鞍山舰

  虽然无碍强度,但从美观角度出发,各国船厂莫不重视该现象,因此,在新工程上马之前,一般对薄板焊接工艺进行试验。一旦出现坑洼不平严重的情况下,处理的方法就是用刷漆的方法来掩盖。

  其实,这种橘皮现象是全球各个国家共有的现象,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等海军的很多军舰都存在大面积的橘皮现象。如美国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是世界最先进的隐身驱逐舰,但在建造时,人们发现该舰也一样存在橘皮现象。印度国产的什瓦里克级隐身护卫舰舰身都是坑坑洼洼,简直惨不忍睹,不过都不影响使用和作战。

  ▲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上的褶皱

  所谓,好不好不能只看外表,真正的有威力的东西还是要靠强大的内容来体现,军舰表面坑坑洼洼不必大惊小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