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 疯狗的轻武

轻武专栏是军武全新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抗战时期的步枪只有各式栓动步枪,而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军队中也曾少量的装备或试用过一些半自动步枪,而图中这名由原奉系张学良部队改制的东北边防军手中手中拿着的这把ZH29半自动步枪在当时的一众“拉大栓”中绝对算得上一股清流,甚至这把步枪的出现还帮助鼎鼎大名的M1加兰德步枪的成功“上位”。

▲ZH29半自动步枪

在军阀林立的时期,许多军阀都会向外国采购武器装备,而有些实力强大的军阀甚至还会对优秀的外国武器进行仿制,而这把ZH29步枪也正是那个时期由东北军从捷克斯洛伐克购入。最初购入了150支装备东北军,后来又陆续进口了一部分,并且决定对该枪进行仿制,但仿制工作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就没了下文。

而日本人在获得ZH29之后,也对其进行了仿制,试制的样枪还于1932年参加了日本陆军省的半自动步枪竞标,总产量约10-25支,改用了日本自己的6.5mm步枪弹。

▲捷克式轻机枪

一说起捷克造出现在大家脑海中的一定是ZB26轻机枪,而这把ZH29半自动步枪与ZB26轻机枪都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伊曼纽尔·哈力克之手。因此ZH29和ZB26不仅在结构上有许多类似的设计,甚至其20发的直排弹匣还可以通用。

但在ZH29设计的20世纪20年代,半自动步枪作为一种较新的理念,很多设计思想还处在摸索阶段,但ZH29在设计上还是有着不少独到之处。

ZH29是一款长行程活塞导气,枪机偏转闭锁的半自动步枪。咋看之下好像和ZB26一样,但实际上它的枪机不像ZB26那样是上下偏移的。而更像是把ZB26的枪机横过来左右偏移,然后卡住支撑面闭锁。

▲ZB26上下偏移式闭锁

▲ZH29左右偏移式闭锁

另一个看起来让人强迫症发作的特点是ZH29的枪管和枪身不在一条轴线上,而是歪的!这锅得那个向左侧偏移的闭锁枪机背。其实可以看得出来准心在枪管偏右一些,而照门则在机匣靠左一边。

▲枪身是歪的?

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步枪

而且ZH29在那个年代就用上了空仓挂机。当弹匣打空之后(讲道理,当时用上弹匣概念也挺先进的),底部的托弹板会卡住枪机。然后扳机释放之后,击锤头部有卡榫又会卡住枪机。

这时候你只需要换个弹匣,然后轻扣一下扳机,击锤卡榫就释放枪机,枪机再复进簧作用下推子弹入枪膛。再扣一下扳机,实现击发。这个可以说对当时来讲是个很有创意的脑洞。

▲扣动两次扳机才能击发

另一个外观特点就是这货的铝制隔热罩,这玩意实际上是个败笔。银闪闪,怕不是拉仇恨,所以后来ZH29去美国测试的时候拆了这个累赘。

▲ZH29的铝制隔热罩

美国测试这段还有个故事,也算是间接催生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当时美国人测试ZH29的时候正是加兰德和佩德森两个人为了美军下一代制式步枪撕逼,加兰德大家都应该很熟了。而佩德森其实在当时是个非常牛逼的人物,早年在雷明顿公司做设计,后来为美国政府工作。

▲佩德森和他的转换装置

连约翰·勃朗宁都说佩德森是个最伟大的枪械设计师。他设计的民用枪械,比如民用手枪,泵动喷子和步枪都非常有名。就是在军用武器界比较倒霉,手枪输给勃朗宁,步枪输给加兰德,所以在军界唯一留下的亮点大概就是一战时期的佩德森转换装置。

▲战地1中的佩德森装置

当时佩德森的势力是压过加兰德一头的,而且他的思路是半自动步枪需要更小的膛压,更小的口径(7mm)。如果用全威力步枪弹的话,理想步枪最起码有10.5磅(4.8KG)重,这显然对步兵负担太大。

然而1929年,ZH29来打他脸了,ZH29仅有4KG。而在那会佩德森几乎就是说服了美军一竿官员认同,但1929年正值美国大萧条的时候,大量换装弹药对于美国政府财政支出是一笔大开支,而且仓库里堆着大量一战时期生产的.30-06弹药。

▲上面的是7mm佩德森弹夹,下面的是.30-06春田弹夹

如果当时佩德森方案成功的话,估计大八粒就成了大十粒。

参加测试的ZH29由于结构太复杂而落选,但却打破了佩德森的10.5磅理论,也为加兰德赢得了时间,尤其是加兰德在研发M1的时候本身就是以.30-06弹为基础,让这一点让时任陆军参谋部长的麦克阿瑟十分满意。最终1932年,加兰德M1上马,佩德森滚蛋。

▲结构极复杂的ZH29

总的来说,ZH29半自动虽然在理念上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重量控制、空仓挂机、弹匣式供弹,而且弹匣可以和ZB26的20发互用。

但这样一款在当时称得上先进的作品却由于其过于复杂的结构和过高的生产成本而注定了不不会被追求产量和成本的军队所接受,更不适合大量装备部队,最后只能黯然收场。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