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冬时节,在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空降兵某部军史馆内,该部四川籍中士、“黄继光班”班长程强站在一条写着“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前,向刚入伍不久的新兵讲述自己逐梦军营的故事。在方队考核中,程强所在排面先后5次夺得“军事训练优胜排面”流动红旗,9人被评为训练标兵,成为阅兵训练场上名副其实的“黄继光班”。

在即将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以空降兵军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为主体抽组而成的空军徒步方队将精彩亮相。近段时间以来,方队官兵把阅兵场当做战场,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刻苦训练的劲头很足,训练水平提升很快。

“长大我当空降兵”曾经立志当兵的“地震男孩”,如今走上阅兵场

下午3点的阅兵训练场,被烈日炙烤得发烫,一个个方队走过后,踏起阵阵白烟。空军徒步方队提前来到定点位置,开始了下午的训练。

第14排面的受阅队员程强每次站军姿,都会向教练申请,在腿上捆背包带纠正腿型。方队里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的老习惯了,从阅兵选拔至今,背包带就一直伴随着程强的训练和生活。

“长大我当空降兵”曾经立志当兵的“地震男孩”,如今走上阅兵场

程强有点“O”型腿,站立时膝盖并不拢,所以在阅兵选拔之前一个月,他就开始进行腿部的矫正,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在膝盖处捆着背包绳。“当时不适应,经常从腿的麻木疼痛中醒来。但是现在腿已经能并上了,我自己也习惯了。”

程强训练认真刻苦,多次获得方队“训练标兵”,但许多人认识他却并不是从这次阅兵集训开始的。

2008年汶川地震,顷刻间,地动山摇,满目疮痍!手持“黄继光英雄连”红旗的空降兵部队赶来,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救灾结束时,当时读小学的程强手举“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立下誓言,被媒体报道后,程强也被网友称为“地震男孩”。

对当年空降兵前来家乡救灾的情形,程强记忆犹新。“他们头盔上有‘空降’两个字。他们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帮我们搭帐篷,重建家园,我们也把他们当做救命恩人。部队完成任务要归建的时候,我们大家都非常舍不得,老百姓也把最好的东西,鸡蛋、水果拿来送别他们。当时我12岁,还在读小学,老师问我们有什么想对解放军说的,可以写下来。于是,我就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

“长大我当空降兵”曾经立志当兵的“地震男孩”,如今走上阅兵场12岁的程强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

也是从那时起,“长大当空降兵”这颗理想的种子在程强心中生根发芽。2013年,程强报名参军,来到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成为了梦想中的空降兵。从参加新兵第一批伞降训练到重大演习的摔打磨练,4年来程强一直冲锋在前,很快成长为一名空降尖兵。

2017年10月,程强通过竞选顺利接任“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这一次,作为英雄精神的传承人走上阅兵场,他对自己提出了最高标准。“我们黄继光班有一个口号,叫‘第一只是合格,过硬才是标准’。什么是过硬?就是追求完美、追求极致。阅兵训练也一样,我想把每个动作都做到最标准。”

然而,阅兵训练不同于其他军事训练,在集训初期,程强就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有军姿站立两腿合不拢的老毛病,还有肩膀窄枪带容易滑落,正步踢腿脚尖上翘等一连串的新问题。程强说,那段时间他也曾犹豫过。“我每天坐在荣誉室门口,想着新时代的黄继光英雄精神‘忠诚、勇敢、善战、奉献、担当’。特别是‘担当’,我想我作为黄继光班的班长,如果我倒下了,那让其他战士们怎么坚持?我有这样的责任去带好头,所以就一点点坚持,大概半个月时间,慢慢地把身体调整过来。”

训练中的困难仿佛是一个个屹立在眼前的山头,调整好心态,程强对自己发起冲锋。

程强说:“我脚尖上翘那我就压脚尖。挂枪带容易滑落,我就把枪带放在肩骨上使劲往下拽,肩膀向上顶,让我这里的骨头往上长,起到一个限制的作用。”

无数次的努力,换来的是凤凰涅槃般的成长。现在,程强的“O”型腿已经基本能够并拢,脚尖踢40公分高也能与地面平行;左肩骨足足凸出了1厘米,枪带再也没有从他的肩头滑落。程强说这是阅兵的烙印,也是特殊的军功章,更是传承英雄精神的一种体现。

凭借着刻苦努力,程强连续拿下“军姿标兵”、“进步之星”等多项荣誉,并被任命为排面小教员兼班长。针对有的队员队列动作不规范的情况,他言传身教讲动作、教方法。

在方队考核中,程强所在排面先后5次夺得“军事训练优胜排面”流动红旗,9人被评为训练标兵,成为阅兵训练场上名副其实的“黄继光班”。

“训练下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和平年代,又有多少枪眼能让我们去堵?几乎没有。但是在阅兵的‘战场’上,面对困难,不服输,死磕到底,我认为这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的继承,秉持着这种信念、信仰,我们在前进的路上就会有力量。”

网友评论

网友表示:燃哭了!

“长大我当空降兵”曾经立志当兵的“地震男孩”,如今走上阅兵场延伸阅读:空降兵程强:追随“空降兵十五勇士”的足迹

“10年前,这支英雄部队救了我。10年后,这支过硬队伍塑造了我。”初冬时节,在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空降兵某部军史馆内,该部四川籍中士、“黄继光班”班长程强站在一条写着“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前,向刚入伍不久的新兵讲述自己逐梦军营的故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随着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空降兵官兵闻令而动,采取空中飞越与地面机动并行的方式,迅速投入救援。5月14日上午,时任空降引导队士官的李玉山与14名战友,组成先遣小分队,从海拔4999米的高空跳下。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他们“盲跳”至茂县地域,打开空中救援通道并侦察灾情。先遣小分队也因此被称为“空降兵十五勇士”。

作为那场地震的亲历者,每当步入军史馆“抗震救灾”主题展厅,程强的思绪都会被拉回到10年前。

空降兵奋勇救援的壮举,在当时只有12岁的程强心中播下了从军的种子。救援部队完成任务撤离灾区时,他站在送别的人群中,高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立志长大后要加入这支英雄部队。

10年间,梦想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如今,程强不仅如愿成为了一名空降兵战士,还凭借优异表现,当上了“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

“‘空降兵十五勇士’的跳伞行动虽然成功,但并不算完美。”讲到这里,程强面色凝重,“由于开伞器工作环境严苛,下落中,李振波和王君伟遭遇了主伞无法打开的险情,落地时,李振波大腿被树枝刺伤、雷志胜右腿撞在了石头上……”

步入“走进新时代”主题展厅,谈及近年来空降兵部队建设取得的成就,程强无比自豪地介绍说:“10年间,空降兵部队先后组建了8支应急力量,某高空跳伞保障系统投入应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让今天的空降兵勇士如虎添翼。去年国际军事比赛‘空降排’项目,我军成为比赛中唯一完成定点着陆项目的队伍。”程强继续说,“如果再次执行像当年一样的跳伞任务,我们有信心完成得更加出色!”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人民日报 网友评论 解放军报流程编辑:TF0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