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七二二年,做了六十一年皇帝的康熙大帝驾崩。在他生前,一直对传位之事很是沉默,在他死后只留下一份遗诏,遗诏中要求四子胤禛(雍正帝)继位,这让朝野以及各皇子很是震惊。于是就有了雍正篡位一说。

当然,这也影响到了民间。民间纷纷传言是雍正帝篡改了诏书,可这也是没有根据的,雍正帝到底有没有篡改诏书。这是一个指的推敲的问题。

有人说康熙帝想把皇位传给十四皇子,而雍正买通康熙身边的内臣,把十四中的十字去掉,就变成了四子。

但是这个可能,被历史所否定,因为清朝正式的官文在提及皇子时,会统一称为皇某子,把昭文中的皇十四子改为皇于四子显然不通顺,况且,在清朝尚还没有使用简体字,繁体字复杂,更改难度大,这种可能性就更微乎其微了。

那么,难道是雍正地对遗诏进行了更加复杂的篡改吗?民间还有一种传言,说是康熙帝在弥留之际召见大臣隆科多,让他宣皇十四子觐见,但隆科多与皇四子关系密切,假意听错就宣了皇四子觐见,于是,康熙帝不得不委托四子和隆科多代传遗诏,后来,皇四子和隆科多封锁了真实消息,并篡改了诏书。

但是,史学家也把这种可能性否定了,原因是清朝的官方文件一般由满,蒙,汉三种文字版本,篡改汉满文版本容易,而篡改蒙文版本就难了,而且康熙遗诏曾经在文物展览中面世,遗诏上并没有改动的痕迹,而且,遗诏并未我们想的那样简短粗略,而是对皇四子的功迹进行了描述,并与之相符,可见,遗诏被篡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么既然遗诏未被篡改,人们怎么会如此怀疑雍正帝的继位资格呢,康熙又为什么认定雍正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呢?

这就要从九王争储说起,康熙生前,曾两度废太子,以至于后来一直没有立储,这就直接导致了随后接近二十年的太子之位争夺战,而雍正帝却在这场争夺战中始终没有能够形成自己足够的势力,也没有发动群众,获得百姓的认可,这也是他被质疑继位资格的原因之一。

在九王争储的过程中,皇长子和皇二子先后被废,皇三子因属下犯案而声望下降,皇八子图谋篡位遭到康熙帝厌恶,而皇十子,皇十三子,皇九子也因为种种原因在康熙帝面前失宠。最后,只剩下皇四子和皇十四子拥有争储资格,但是朝臣和百姓都倾向于十四子,这就是为什么群众质疑雍正帝篡位的原因了。

那么,康熙帝又为什么会传位于雍正帝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雍正帝孝父爱兄,在其他皇子违背孝道,抗父杀兄时,雍正帝仍然能够与各兄弟和睦相处,仍然对康熙帝尊重孝顺,这在康熙帝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其二,雍正帝为人勤奋刻苦,细心能干,曾掌管过户部,任劳任怨,政绩显著,康熙帝看在眼里。

其三,雍正帝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从小聪明勇敢,很受康熙帝喜爱,康熙还给弘历选了最好的老师,精心栽培他,可见,康熙帝眼光长远,希望大清王朝长久强盛,雍正继位,弘历也有不小的功劳。

综上,雍正合法继位是有说服力的,康熙大帝一代明君,眼光长远,确实令人佩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