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遍地是诸侯国。据史书记载,当时诸侯国鼎盛时期的数量甚至过百。诸侯国相互之间攻伐不断,百姓凄苦。小的诸侯国随时都有灭国的危险。今天要说的这个事件是跟楚国和宋国有关的。

春秋时期,楚国是一个大国。作为大国的楚国,常常邀约一些国家去欺负其他不听话的国家。以此树立楚国在诸侯国当中的威望。公元前617年,楚国又按捺不住自己那颗寂寞的心。邀请陈国,郑国,蔡国(都是一些小的不能再小的诸侯国)开了一个小会。会议决定,四个国家去教训一下宋国。至于教训的原因,自然是没有的。纯粹是楚国手痒,想打打仗。当然号令的老大依然是楚国。陈国,郑国,蔡国自然以楚国马首是瞻。

四国军队集结之后,宋国感到压力山大。宋王为此几天几夜睡不着。宋人善于经商,不善于打仗,宋人每天想的事情,便是怎么才能挣更多钱(连历史都有记载,有个宋人为了更快的有收成,竟然揠苗助长)。面临打仗,宋国从来都是以和为贵。和平对宋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宋国面对四国的挑衅,自然屈服。表示自己愿意跟着楚国老大干。宋王也对楚王卑躬屈膝,一场战争也因此消弭。

当时楚国有个大夫(诸侯国的官职)叫申舟。他有着楚人目空一切的特质。在他的眼中,楚国俨然可以和周天子相提并论了。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大夫,除了楚王之外,他就从来没有把谁放在眼过。在一次楚王和宋王的聚餐打猎中,申舟因为宋王没有带取火的工具,公然打骂宋王的随从,并且全军公示。这就好比把宋王剥光了衣服展现在其他人面前。

宋王自然不爽到了极点。宋人也因为这件事情,对申舟痛恨到了极点。申舟自然不放这件事情在心上。他想,惹毛你又咋滴,你还能来楚国抓我不成。俗话说得好,以后的果是今天做的孽。

终于,让申舟惶恐的一件事情来了。楚王派遣申舟出使齐国。刚好行程路线要往宋国借道。按照之前诸侯国的约定,凡是使者要经过其他国家,就必须向其他国家的国君借道,算是对其他国家的一种尊重。楚王从来没把宋国放在眼里。他觉得,老子从你宋国过,是给你面子,你应该感谢八辈子祖宗。同时楚王也觉得宋国不敢对使者怎么样。于是跟申舟说道,你就大摇大摆的从宋国过去,不用问宋国借道。

如果换作是其他人,宋国自然不敢怎么样。但是申舟已经惹恼过宋人一次了。申舟自然知道这点,他顿时怂了,惶恐不已。在楚国,他不怕宋国对他怎么样。但毕竟到宋国,人家的地盘,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自己这条小命可能就不保了。这让申舟很是为难,不去吧,抗命;去吧,又怕自己被宋人干掉。所以说,万事都要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申舟之前不懂这个道理,到现在才发现自己给自己挖坑。

申舟跟楚王说,大王,您老让我去宋国还不准我借道,这明显要我死呀。宋人都是糊涂蛋,每天只会算自己做生意挣了多少钱,从来不懂得人情世故,他们不知道大王您在立威。楚王安慰申舟说,放心。我在宫城掩护你。宋人绝对不敢动你一根毫毛。宋国要是动你,我一定派兵攻打宋国,为你报仇。

申舟心里翻腾感叹,想骂又不敢骂。又不敢违抗楚王的命令。于是硬着头皮出发了。他把后事都跟家里交代好了。申舟觉得这次肯定是有去无回。

这个时候,宋国听到申舟要从宋国过。一个个无不咬牙切齿。宋王听了,想起之前受辱一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宋王想,这尼玛拉屎都拉老子头上了。这怎么能忍。宋国的大臣们纷纷说,如果杀了申舟,楚国一定会攻打我们,宋国一定亡国;但申舟这小子藐视宋国,等同于宋国亡国。反正是亡国,不如拉一个垫背的。于是宋王派兵把申舟抓了起来。

申舟表面上还是很硬气,拿楚王出兵威胁宋王。心里其实虚得很。宋王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果断把申舟杀死了。楚王听说,宋王竟然敢杀楚国的使者。这让楚王气愤非常,果断出兵攻打宋国。

其他国家听说楚国大哥发火了,自然不敢排兵增援宋国。楚国大军长驱直入,包围了宋国都城。宋人抱着亡国必死的决心,就是不投降。楚军切断了宋国都城的一切增援。城中的宋人挨了几个月,粮食都吃光了,树皮也吃光了。宋人还是挺有骨气的,宁死不屈服。

后来城中断粮,老百姓之间竟然出现交换子女用来当做食物的。这就是有名的易子而食的典故。如果只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就觉得恐怖非常。中国历史上人吃人的事件,属这次最为寒心。

楚王听说宋国以人为食都不肯投降,心里有点发毛,打算撤兵。申舟的儿子劝谏楚王说,我父亲明知道自己到宋国死路一条都不违抗您的命令,你却违反您对我父亲的誓言。楚王一听,不能回答。只好坚持围城。宋王眼见城中支持不下去,只好投降屈服。

这一仗是宋人的噩梦。战争过后,都城凋零。很多百姓由于心灵上的创伤,夜不能寐。这一仗也是楚人心中的噩梦。他们从来没有遇到一次像宋国这般顽强的抵抗。

后来楚国即使要灭宋国,也是联合魏国,齐国三国灭宋,瓜分宋国的土地。这次事件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惨案。死去的孩童不计其数。这些孩童的尸骨都是从大人们嘴角处吐出来的。细细思量之下,易子而食竟然开创中国历史上吃人的典范。鲁迅后来也说道,翻看中国的历史,满篇发现的就是吃人二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