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场情况还原出事件经过,是小说中刑侦人员的技能,而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这个技能的除了刑侦人员外,还有考古专家。1993年冬天,四川地区出现了大量文物,后来,专家们就则根据这些文物和部分史料推测出了一段800多年前的历史。

当年,四川彭州一处闹市区正在进行道路施工,几位工人需要根据图纸的要求在路边挖一个两米深的坑。这不算难事,于是工人们很快挖好了。但是当他们准备收工的时候,突然有位工人在坑的一角看见了一块石板。见石板光滑方正,这位工人就想拿回去铺在自己家院子里。

于是他准备上前将石板挖出来,但是没想到他才刚开始挖,石板就陷了下去,接着露出一个巨大的洞。当时天色渐晚,洞里黑乎乎的,这位工人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好在石板陷下去的动静引来了附近的工友,大家一起围着黑洞研究起来了。

借着黄昏的光线,大家隐约看见洞中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锅碗瓢盆,证明这洞应该不会很深。于是,一个胆大的人将手伸进了洞里,感觉没有危险后顺手一抓,没想到抓出了很多银器,工人们这才意识到可能是挖到文物了。

在这几位工人中,有一人曾经学习过文物方面的知识,当时他一看就知道这些银器价值连城,如果悄悄将洞中文物挖出来拿到市场上卖,估计最少可以卖30万。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工人们并没有动摇,而是立即上报给了上级单位。

当地的考古专家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赶到了现场。当专家见到其中一件银器时,立刻感觉眼前一亮。那是一件斗笠状的小碗,广口平底,纹路精致。这东西叫“斗笠碗”,是宋朝时非常流行的一种器物。但是它们还从来没有在彭州地区出现过,这让专家感到非常惊奇。

经过连续几天的清理和挖掘,专家确认这是一处窖藏,年代在南宋晚期,距今大概800年左右。此次考古,一共出土了351件金银器物,是我国发现的最大金银器窖藏。面对如此多的国宝,彭州市专家不敢怠慢,立刻又上报给了四川省文物局,等四川省专家敢到现场时,又立刻上报了国家文物局,请求支援鉴定。

原来,四川省专家一开始错误估计了这批文物的价值,仅带了三篇鉴定纸就前往彭州,一篇鉴定纸可以写十余件文物。待看到出土器物,才知道这批文物岂止价值30万,简直是无价之宝,这才再次上报。经鉴定,在这351件金银器物中,有115件属于一级文物。最后,专家根据些金银器上的铭文,结合当时史料,专家推断出了下面这个故事:

南宋端平三年,蒙古大军南下攻打四川,不久后便兵临城下,百姓纷纷逃亡。当时彭州有一户姓董的人家,富甲一方。听闻蒙古大军来袭,立刻要举家搬迁到江南一带避难。但董家金银细软太多不方便携带,家主就将部分金银器埋在地下,想着有朝一日战争结束再将它们取回来。

只不过,他们还没有等到战争结束,就被乱兵全杀死,家主埋下的大批金银器也就随着董家的灭亡被人遗忘在了地下,直到数百年后才重见天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