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今的许多育儿课程都是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勾通,做彼此的真心朋友。当然这是肯定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勾通,建立起双方信任的纽带十分重要。这也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既然双方是处于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到底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不应该打孩子呢?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动用"武力"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为什这么说呢?道理说太多了,孩子也会免疫。这时侯稍稍地动用武力,能使得对孩子的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可是依据多次的观察发现的。

在生活中,我遇到过形形色色对孩子有不同教育方式的人。我大致分为A和B两类,A类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说理和"动武"并行的。而另一类B纯粹靠说理去教育孩子。

在A类的方式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比较乖巧听话。而在B类的方式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却比较叛逆,听不进父母的劝导。认为父母说出来的道理,像唐僧教育孙悟空一样,一套套的,啰啰嗦嗦没完没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在小的时候做错了事情,父母会苦口婆心地讲解:为什么你做错了?然后再加以警告:下次不要再犯错了。但是呢?孩子还小根本不理解事情做错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轻描淡写的讲道理,在他们的脑子里根本不会停留太久。在他们看来,做错了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会被父母拉过去促膝长谈一阵罢了。所以下次犯同样错误的几率会很大。如果动用"武力"就会

让他们对此次的皮肉之苦印象深刻,那么在同样的问题上就能够少犯错误。

动用"武力还能够树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严,被家长打过的孩子往往会比较听家长的话。如果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被发过的孩子,等到了青春期,大多数都很难管。小的时候没被发过,不怕家长,到了稍微大一点,家长想管都管不住。

当然动用武力,也要合理及适当。并不是说打越多越好,孩子打太多了,会让孩子产生阴影。试想一下,生活在"家暴"的家庭中,孩子必然不能够健康的成长。打的时候也不能下手太重,稍微让孩子吃点苦头,明白自己做错了。那么"武力"教育就达到目的了。孩子越大打的次数就应该相应减少,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他也会有自己的思想。自我管理的能力也逐渐成熟,"棍棒教育"就可以少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家长就不要用"武力"来教育孩子了,这个时候的孩子,情绪比较不稳定,容易冲动。如果还以"打"的方式教育孩子,教育的效果将会大大降低。

教育孩子不光懂得说理还要懂得合理适当地动用"武力",这个观点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平论~

作者:新月,图一来源于搜狐,注明:图一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