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明星的论文作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遭到广大网络人民的口诛笔伐,可谓凄凄惨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做人要务实,不要弄虚作假!实际上这种行为的背后隐藏的是学术的不作为。

那些年我的研究生岁月:谈论文作假到学术不作为到中医科研现状

什么是学术不作为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尸位素餐,占据着良好优越的位置和条件,拿着国家给予的各项基金财政支持,但是最后却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出来,说好听点这叫不作为,拿钱不干活,说不好听点,这就是骗子,骗的是国家的钱,骗的是纳税人的钱!

那些年我的研究生岁月:谈论文作假到学术不作为到中医科研现状

而论文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不作为的升级版,也可以说是学术乱作为,因为拿不出成果,没有东西出来,那么就通过弄虚作假搞一些所谓的成果出来,殊不知,谎言迟早是要被戳破的!

中国学术圈的乱象已经不是这两天的事情,早在前年世界学术出版巨头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宣布撤回旗下医疗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于2012年至2015年发表的107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于中国作者,涉及协和等国内知名医院、医学院的524名医生。

那些年我的研究生岁月:谈论文作假到学术不作为到中医科研现状

当然这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畴,作为一个关心和热爱传统医学的人士。我们借此机会谈谈中医学术圈的不作为现象有多么严重!严重到哪个程度呢?列举几位中医界的泰斗的说辞。

著名中医焦树德教授曾说:"现在的政策导向是强调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医,实际上就是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几十年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都没有。这么大的财力、人力、物力投入,全白花了。"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指出:"研究生把大量精力花费在动物实验上,毕业后到了临床全都用不上,浪费人力物力。"全国著名老中医李今庸教授说:"一些人以牺牲中医临床疗效为代价,来换取对中医药学发展毫无裨益的动物实验结果,培养的博士生不能用中医思路看病,还名之曰'研究型人才'。”

那些年我的研究生岁月:谈论文作假到学术不作为到中医科研现状

甚至还有一些中医药大学的博士谈到现在的中医硕士、博士论文的数据大多是假的。因为几千年来,中医都是从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可是现在中医界讲究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验证中医,这个明显行不通,怎么办呢?只好造假。

那些年我的研究生岁月:谈论文作假到学术不作为到中医科研现状

由此可见,中医学术界的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情况有多么厉害。因此,我们强烈呼吁,要做符合中医自身特点和有利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发展的科研,中医科研课题的申请要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目的为导向。培养真正的中医理论和临床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