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国都市报记者从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获悉,戴着护目镜的是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程少文,其他三名坐在椅子上休息的也是来自海南的医护人员。”蔡毅说,凌晨“方舱医院”室内的气温最低是0-3摄氏度左右,每个患者病床都有电热毯,但医生没有床休息,因为穿着防护服不能躺着,即使有床也睡不了,只能坐在椅子上眯一会。

自2月6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在武汉“方舱医院”值班开始至今已过去5天,工作量虽重大,但大家依然坚守岗位。不过,这几天个别队员在坚守过程中出现了身体不适。


8日晚8点,在“方舱医院”值凌晨班的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邢医生,感到眼睛难受,仍然坚持到凌晨2点下班。


“返回酒店后本来凌晨的班回来能睡得很舒服,但是8号那天,我睡到早上眼睛就疼得难受睡不着了,发现双眼眼球发红、布满血丝。”邢医生说。


这双通红的眼,背后的故事让人心疼

邢医生的眼睛为何会出现不适?据了解,“方舱医院”内凌晨气温非常低,在0-3摄氏度左右,而人体的温度则相对高。从刚进入“方舱医院”开始,医生戴的护目镜里面就开始出现雾气,一个小时左右,雾气过多就慢慢形成小水珠。


“这些水珠会留到护目镜下面,积在下眼睑的地方,有时候水珠留到眼睛里,需要不停地眨眼睛才能看清楚工作,加上当天本来四个人的工作量,但因为一个队员拉肚子不能来上班,和一个队员调去分诊,而且当天又有大量的患者排着队入院,导致不停地说话,不停地开医嘱,眼睛超负荷使用。”邢医生说。


经过两天的休息和使用眼药水后,邢医生的眼睛情况不见好转,10日上午,他不得不到武汉协和医院检查。


“医生说可能是过敏导致,开了一些眼药水,让我继续休息观察,请大家不要担心,我会抓紧休息好,争取早日回到岗位和战友们共同战斗。”邢医生说。


邢医生介绍,到了武汉几天来,每天值完班后,和家人通过微信视频联系。当前,他最期盼的是早日战胜疫情,回海南和家人团聚。


护目镜的水珠、坐椅子休息……

这些图片背后有原因


日前,一张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队员戴着布满水珠的护目镜和坐在椅子上休息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引起很多网友的转发和关注。南国都市报记者从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获悉,戴着护目镜的是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程少文,其他三名坐在椅子上休息的也是来自海南的医护人员。


这双通红的眼,背后的故事让人心疼


程少文告诉记者,图片是来自浙江的救援队队员帮助拍摄,地点是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内,时间是9日凌晨。


护目镜里布满水珠能否正常?凌晨时医生为何不躺在床上休息?


这双通红的眼,背后的故事让人心疼


程少文解释,护目镜戴上后因为温差的原因,里面马上会起雾,雾太多的话可能看不见任何东西,就得稍微等一等。等雾气多了变成水珠,就可以看清东西继续工作,但肯定比正常情况下没有水珠要困难一些。


领队海医一附院党委书记蔡毅介绍,“方舱医院”由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改造而成,虽然收治的是轻症患者,但因室内空旷,武汉气温较低,加上不能开空调,因此凌晨值班时对医生来说十分难熬。


“防护服不能穿得太少,太少会感到冷,也不能穿得太多,穿多了防护服又穿不进去。”蔡毅说,凌晨“方舱医院”室内的气温最低是0-3摄氏度左右,每个患者病床都有电热毯,但医生没有床休息,因为穿着防护服不能躺着,即使有床也睡不了,只能坐在椅子上眯一会。


来源:南国都市报

记者:党朝峰/文 图片由救援队提供

编辑:粟蕾

值班主任:陈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