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记者还走访了在上海的日本企业,看到不少复工的日企正积极配合上海市政府的建议,采取视频连线等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上海,企业复工了也没看到拥挤混乱”。

(原标题:冷静、秩序、用心!这几天,一个静悄悄的上海让外媒惊叹)

一边是依然严峻的疫情,一边是城市稳定运行的需求。

一个史无前例的安静春节之后,陆续到来的“复工潮”,考验着每个地方的综合治理能力。

这几天的上海,是静悄悄的:

“北欧式排队”、定时公共设施消毒、远程视频会议、距离感鲜明的地铁车厢……

复工首日的上海地铁站和地铁车厢。

这是外媒眼里这座繁华大都市的另一面:人们看到了秩序,看到了冷静,还看到了背后的用心。

这样的上海,正是这场“战役”中信心之所在。

一点都没有拥挤混乱

“我在上海的地铁站。能看到通勤中的上班族,但是人流大约只有平时的一成左右。”

观察一座城市的脉搏,地铁站显然是一个不会被遗忘的角落。

相对于平日里的热闹,今天上午九点左右,这样令人“意外”的场景,却让日本TBS电视台的记者很是感慨。

正在视频报道的日本记者。

“上海,企业复工了也没看到拥挤混乱”。

当天,TBS新闻网站为上海特派记者的报道取了这样一个标题,引发日本网友围观。

“挺住中国!”有网友特意打了一句中文为中国加油,“不可以败给疾病哦!!”

TBS报道文章认为,上海市政府推荐错峰上班和居家在线办公的举措收效明显,于是才有了“在平时的上班高峰时段却不见平时的拥挤”。

日本记者还走访了在上海的日本企业,看到不少复工的日企正积极配合上海市政府的建议,采取视频连线等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

能让一向以秩序闻名的日本人如此感慨,上海的努力,在这个非常时期值得铭记。

事实上,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多家日本企业今天已经重启在华业务。在上海近郊拥有多座工厂的旭化成工业公司表示,将尽快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一向谨慎的日企为何选择在复工?

深海区觉得,答案也很简单:世界都在看着上海,而上海给人信心。

不只有日企。今天复工的企业中,还有备受瞩目的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表示,针对特斯拉等重点生产企业的特点和复工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将全力协调,帮助企业尽快投入生产,能够正常生产。

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政府的引导下,据德国《商报》观察,大多数企业成立了危机应对小组,为假期后的复工做好各项准备。最常见的措施包括为所有员工提供充足的口罩并监测体温。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执行董事西蒙娜·珀尔说,预计大多数企业将完成“软启动”。

今天下午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路透社、彭博社、《纽约时报》等外媒的提问,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表示,目前,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业等已基本复工。“上海约半数的制造业企业已复工。”

上海的信心和担当,我们都可以看见。

在线办公“新实验”

有些改变是悄然发生的。

比如在线办公。据悉,上海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总体以居家办公为主,居家办公的员工数占70%以上。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报道,为了避免员工和顾客感染病毒,许多中国企业要求员工在家上班或限制外出。检验在家上班能否行之有效,或成为一场“世界最大规模的实验”。

德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在所有产品和服务都有向网上转移的趋势下,“我们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和物流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保护”,没有受到病毒的太大影响。

据路透社报道,这种转变甚至吸引了更习惯在展厅里做生意的公司,比如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近期大力在网上推广自家产品。

每个人都在加油

“在上海,外面基本没有人。这是多么超现实的平稳和寂静。”

法新社文章写道,平日热闹的外滩,唯一划破这种寂静的,也许是来自海关大楼的钟声。

平日热闹的外滩,如今格外寂静。

上海的秩序感,来自自律。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城市加油。

BBC对“外卖”印象深刻,认为非常时期“中国的外卖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

近年来,中国的外卖行业发展迅猛。在上海,无接触送餐已经开始:改变了原有面对面的送餐模式,允许用户向送货人员添加便条,要求骑手将外卖留在指定的区域。这样就实现了疫情期间,骑手和顾客不必见面,便可轻松获取外卖。

除了自律,还有友善。

“一个装着一些医用口罩的透明塑料袋放在我上海公寓的门口,还有一份‘友好通知’,告诉我要在家隔离两周。”

1月28日,路透社记者戴维·斯坦韦记录了自己从湖北报道“封城”回到上海住所后,被居家隔离的情景。

还有一些东西,不曾改变。

“我看到城市的坚持,人民的坚定、镇定、有序……一切都是为了战胜疫情。”

已在上海生活3年的西班牙作家洛拉·贝卡里亚表示。

在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文章中,贝卡里亚这样写道:中国人有趣、活泼、友好。疫情当下,他们没有变……

韩佳鹏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韩佳鹏_NN984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