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以前,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主要信仰佛教的,而到了元末明初时,中国新疆地区有个国王改变了宗教信仰,并强迫其国民也必须接受新信仰,抛弃佛教,这种态势保持至今,形成了现在的西北风俗。这个中国的边塞政权叫作《东察合台汗国》,那个国王是一个叫作《秃黑鲁·帖木儿》的人(成吉思汗第七代孙)。下面就由小山同志给读者们讲解这段西北宗教变更史。

现在的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 主要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蒙古族、俄罗斯族等。其中,除了藏族、蒙古族、俄罗斯族等,全部信奉伊斯兰教,都是穆斯林。

西汉末,佛教从印度(天竺)传入我国,此时,汉朝的河西走廊和西域(现在的西北地区)也开始有部分人信奉佛教。到了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在崩溃与混乱的世道下,黎民百姓和官宦世家几乎都陷入迷惘之中。就在此时,一些不辞辛劳,心怀大志的佛教徒们沿着河西走廊,小心翼翼进入中原。鸠摩罗什就是这些进入河西走廊的佛教徒中的一位。这个鸠摩罗什是个什么人呢?

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五岁开始 博览群书 ,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 天竺 诸国。 他年少精进,既通 梵语 ,又娴于 汉文 ,佛学造诣极深。 是中国古代 四大译经家 之首, 翻译学 鼻祖, 语言学 大师。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的整个西北,加上内地中原地区都普遍接纳了佛教信仰。直到元朝末年,中国西北地区的《东察合台汗国》由一个叫 《秃黑鲁·帖木儿》的人即了位,他下令让他的国民要跟他一起改变信仰。从此,西北地区走向了信奉伊斯兰教之路。

14世纪,《察合台汗国》分裂。河中地区的 《 埃米尔.帖木儿》 统一诸部,创建帖木儿帝国。控制新疆南部的《 播鲁只》 派人将远在额尔齐斯河一带的察合台王子《秃黑鲁·帖木儿》接回阿克苏,于1347年在阿力麻里(今新疆伊犁)扶上汗位,为东部察合台汗国第一任可汗。

《秃黑鲁帖木儿》在即位前,有一次在《阿克苏》行猎,偶然与当时伊斯兰教《谢赫哲马鲁丁》相遇,接受其秘密传教,表示愿意归信伊斯兰教,但许诺必须在取得统治权力之后才可宣布。

公元1354年,《秃黑鲁帖木儿》正式宣布信仰伊斯兰教,并剪掉长发,施行割礼。 他说服其部王公、大臣归信伊斯兰教,并下令其臣民改宗,如有违抗,即处死刑。 这是新疆察合台蒙古人(即蒙兀儿人)信奉伊斯兰教之始,其后代逐步融合于维吾尔民族中。 他的后代在统治新疆的300年中,都极力传播伊斯兰教,先后征占了吐鲁番、哈密,战胜佛教势力,确立了伊斯兰教在新疆的统治地位。最终形成了现今西北地区的民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