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作诗赋词极多,成为历史上写诗留存最多的人,至今仍保留有四万多首。有了如此爱作诗的皇帝,所在的王朝文学氛围也比其他朝代浓厚。在当政期间,乾隆重视大臣们的文学能力,曾为了选拔科举人才,乾隆出了一副上联,考倒了全场考生,其中,一个看到上联后扭头就走,却被乾隆定为状元。

状元

曾在一次科举上,两个考生各有千秋,实力不相上下,考了好几轮始终未能分出胜负。两个人才正在激烈角逐,乾隆也很着急,虽说两人都很优秀,都可以入朝为官,但状元只能有一个,不能破坏规矩啊。

面对如此两难局面,乾隆思来想去,决定要考考他们的文学功底。经过深思熟虑,乾隆想出了一道难题来定胜负,笑着同他们说,自己出上联,如果他们中有一人能成功对出下联,那么那人就是状元。听了这话,两个考生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道对出下联易如反掌,状元非自己莫属。乾隆的上联一出来,不光两个考生,在场之人都颦眉细思。

状元

乾隆的上联是“烟锁池塘柳”。这五个字看上去似乎平平淡淡,听起来也没有宏伟大气之感,可细思之下,上联实际上是个死对,每个偏旁都包含金木水火土,尤为特别。在对对联时,不光要融入乾隆出的上联意境之中,还要对应金木水火土的五个元素,看似简单,实际上难若登天。就算是寻遍满朝的文官,也不一定有人能对得出来。

听到乾隆出的上联后,第一个考生瞬间皱起眉头,心说这对联出得实在太难,自己无能为力,状元之位不属于自己了。他想想觉着心酸,满脸落寞,不愿留下,转身就走。第一个考生走了,第二个还在暗自沉思,想了大半天。

大家看到第一个考生走了,都误以为胜负已定,状元属于第二个考生了。不料,乾隆满面笑容,当众宣布第一个考生就是新科状元,令在场所有人都傻眼了。大臣们个个犹疑不定,以为乾隆在开玩笑,可乾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也没想改变。

图片来源网络

看到众人的问号脸,乾隆笑着解释,此对联是千古绝对,那人才看了一眼就拂袖离开,必然一眼就看出上联的奥妙,而另一人看了老半天才知晓它的难处,显然比较平庸。两相对比之下,还是走的那人才华更高。

离开的考生大概也没想到,自己率先一步离开,却成为了新科状元,心中更加感慨乾隆选拔方式的特别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