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跨品种套利的思路和模型构建

商品期货动量,大多是和自己相关,也就是时间序列动量。这类时间序列动量模型最大的问题是,全部假设价格波动方向和之前的价格方向有延续性,忽略了相关品种定价的影响。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主要是归纳法模型,通过寻找价格的历史轨迹,来假设未来也会出现类似波动方式。且价格的波动强度也要通过历史拟合得到。

然而实际上商品期货市场很多合约有基本面的较强相关性和牵制能力。它们之间的波动特性更加长久,也更有逻辑性。如果努力去把握这类波动,可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得更久、盈利更稳定。

比如黄金和白银价格,比如豆粕和豆的价格,比如铜和铝的价格,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比率,这里的逻辑有产业链上下游、有伴生金属矿产、有工业替代品等等,一个商品的价格变动往往牵动着另一个商品。

如果你对于产业链逻辑不熟悉,完全可以做统计套利逻辑,这种方法只需要大致了解商品的基本面关系,然后构造套利配对,构造如价差、价比、线性回归残差之类的套利变量,即可实现交易信号的发出。

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如果两个商品是高度相关的走势,能否持有其中一个多仓、另一个空仓,来换取安全稳定的收益,然后等待两者价格比率或者其他相关变量发生变化时,在有利于我们利润的时候平仓出场?

再比如说同一种商品期货,执行在不同交割期的合约上,比如某商品不同时期的合约价格差会出现扩张和收敛,当价差高过一定区间时,我们做多价格低的,做空价格高的,赌价差回到稳健区域,平仓获得收益。

套利组合之间的相关性,相对于单品种之间的相关性更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单品种之间普遍具有较强相关性,但套利组合之间,从我们长期的观察来看,总体相关性都不高,特别是在不同产业链上的套利组合之间,相关性进一步降低。在后文我们的组合测试中可以看到,使用大概8个套利组合,可以有效将收益风险比和夏普比率提升。

更多内容,请观看视频教程《第13课:高质量模型开发之——套利模型思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