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马毅是遵义毅丰藤艺制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改革开放40年来他矢志不渝传承大娄山藤编技艺,将广东打工学习到的先进藤编技术带回家乡带动当地近百名村民增收数十万元。

“书童背篓的主要要领是每一个角度、每一个脚要打成花,这样看起来美观、大方……”

在位于汇川区板桥镇的遵义毅丰藤艺制品有限公司厂房,马毅正向村民讲授新产品“书童背篓”的编织要点。

就在两天前,马毅受电影《倩女幽魂》中宁采臣所背书篓启发,便设计出新款“书童背篓”。当晚,他刚把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就收到了40个产品订单。

不仅是自主创新产品设计,这几年,马毅还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与南京科技大学陈集双教授合作,利用新型生物合成秸秆藤,使藤椅编织更加精细化。

“新型生物合成秸秆藤绿色环保、零甲醛,出产产品不仅经济效益高,成本还低。此外,其编织的产品还能放到户外,弥补了此前编制椅子的缺陷。”

说起马毅和藤编的故事,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娄山关下的居民靠山吃山,利用山上的青藤和方竹编织工艺品,技艺传承已有近百年历史。那时,娄山关下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藤编。

在马毅的记忆里,10岁时,他就开始帮着家里做藤编部件,以此挣学费。

“藤编对我而言,不仅是一种手艺传承,更是一门指尖上的艺术,我想要用藤编和勤劳的双手,编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是我最大的梦想。”马毅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大娄山脉,青壮年纷纷南下务工,劳动力逐渐减少。2001年,G75兰海高速通车,途经板桥镇的人少了,藤编的销路也日渐萎靡。

2001年38岁的马毅带着妻子南下广东,在顺德一家藤编厂学习新型藤编技术,想要以此重振藤编产业。

“到广东后,真是大开眼界。工厂的藤编产品工艺精湛、品种繁多。当时我就想,等掌握技术后,我一定回家创业,把家乡的藤编产业发扬光大。”经过勤学苦练,马毅很快当上了工厂生产主管。

2009年,看到家乡红色旅游不断升温,马毅放弃了广东企业优厚的工资待遇,将先进的藤编技术和经营理念带回板桥镇,走上了返乡创业道路。

不久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办起了自己的藤编企业,并帮助村民销售藤编。当时,村民手中的普通藤椅只能卖90元一把,马毅从村民手里收购一批藤椅进行整体包装,再统一销售,价格卖到了150元一把。

藤椅价格卖得高了,村民的收入就更多了,很多散户也纷纷加入马毅的藤编队伍。

“进入公司后,不用愁销售,只管用心做产品,每个月平均收入3000块钱以上,比自己卖藤编挣得多,也轻松得多。”说起现在稳定的工作,板桥镇娄山关村村民马天伦眉开眼笑。

到娄山关景区旅游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乘着新时代的东风,马毅的藤编生意也越做越大,多彩多姿的藤编家具和工艺品销往重庆、贵阳等地,还在“阿里巴巴”开起了网店。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风靡省内外,藤编产品销路也越走越广。

2017年,马毅所创立的遵义毅丰藤艺制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带动附近50名村民人均增收3万多元。

近年来板桥镇中像马毅一样返乡就业创业人员达3500余人之多,其中娄山关村就达700多人。在娄山关村“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上,集聚民宿旅馆、特色餐饮、藤编手工艺加工等特色产业。

有了产业发展引领,娄山关村112户返乡农民工由“打工者”变为“创业者”,为全村456个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昔日靠务工为主的一类贫困村也成为贵州省小康示范村。

来源:汇川外宣中心 记者:兰永明 罗永红 周旭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