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内地的北方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沙尘天气居多。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

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

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清明

每年阳历4月4- 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对北半球来说,此时的天气与春分时相比,又有不同了。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这节气,我们中国人称为清明。“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

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实现了从冬到春的转变。中国内地的北方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沙尘天气居多。北方许多地区4月的平均气温都已经达到10℃ - 15℃。中部如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至于江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几乎是诗人实指其气候特色,时阴时睛,充沛的水分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总之,对中国内地来说,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的大好时节--“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东汉崔宴《四民月令》还记载道:“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

——摘自余世存老师的《时间之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