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一些良知和清醒,那或者就没有所谓“理想的疯狂年代”,如果当初的日本人能够保持一些人性的善良不被野心和贪欲所覆盖,那么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也将不存在,二战的历史也将因此而改变。最恐怖的是没有人愤怒。

《兄弟》:余华,我愤怒,是因为看这书的这么多人都不愤怒

《兄弟》:余华,我愤怒,是因为看这书的这么多人都不愤怒

记得去年我看了一个电影叫《卢旺达饭店》,电影讲述了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为背景的故事。有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当保罗冒着危险去取食物的时候,路过一片森林,天色昏黑,他们下车时发现,森林中全部都是被屠杀者的尸体,那一刻在我闭上眼睛,蒙昧的想,世界末日的情景,大约就是这个样子吧,漆黑一片,尸横遍野,死的绝望蔓延覆盖。

《兄弟》:余华,我愤怒,是因为看这书的这么多人都不愤怒

在困倦的混沌中我读着即将完结的《兄弟》,正是李光头和孙伟在街上漫无目的游荡的时刻,而后却忽然地清醒了,不过一段笔墨,这么一个活灵活现的长头发孙伟就血流如注的交代了性命。而后她的母亲疯了。作者冷静客观的叙述人们对是那女人否疯狂的猜测,甚至带着戏谑口吻。

《兄弟》:余华,我愤怒,是因为看这书的这么多人都不愤怒

当读到孙伟父亲经受的折磨时,我想到了萨特的话,他说,他人即地狱。而人一旦蒙昧了良知,连魔鬼的事情都做的出来。人为制造的地狱,相信比地狱还有可怕上百倍。我并没有经历过那个特殊时代,在一个忘年交老人读完这本书后,特地向他请教,是否确实存在这样疯狂的年代。得到的答案竟然是肯定的。

《兄弟》:余华,我愤怒,是因为看这书的这么多人都不愤怒

当时的我震惊之余,埋头思索。人性的残忍和冷漠,其实不局限于特定的时代。这疯狂的本性本就潜伏于灵魂的深处,单等着激发后残忍的挥发。然后就如玻璃瓶中的魔鬼,一经释放,就突显出恶魔的本质。任何听来匪夷所思的残忍行经,其实也当真是人所发明,中国古代的宫刑;日本侵华时残忍的屠杀;乃至特殊时期孙伟父亲裤子中的猫。人啊人,别以为什么是人干不出来的,用一根钉子,一块砖头,同样可以自杀,当人有了决绝的求死意志。

《兄弟》:余华,我愤怒,是因为看这书的这么多人都不愤怒

我只是不知道,许多年过后,那些当时以时代的洪流为理由而实则为非作歹的恶人,是否有过良心的反思,是否在鬼敲门的夜晚扪心自问过自己的罪责,是否感觉自己仍可以心无愧疚的活着,问心无愧的死去?当十几个人一起围上去毒打一个已无还手之力的父亲时,灵魂,难道竟不曾颤抖过?怎么竟然没有一个人,有想到自己的亲人,于心有不忍的说,住手?

《兄弟》:余华,我愤怒,是因为看这书的这么多人都不愤怒

是的,如果住了手,也许孙伟就不会死了;孙伟的父亲也不会死了;宋凡平当然也不会死了;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一些良知和清醒,那或者就没有所谓“理想的疯狂年代”,如果当初的日本人能够保持一些人性的善良不被野心和贪欲所覆盖,那么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也将不存在,二战的历史也将因此而改变。

《兄弟》:余华,我愤怒,是因为看这书的这么多人都不愤怒

故事中的人物越可怜,当时的情景越残酷,愤怒就越浓。我愤怒因为书中的人不愤怒,我愤怒因为看这书的这么多人都不愤怒。德国二战后全民性的反思和检讨中,有一条很让德国民众有负疚感,那就是,最恐怖的不是德国出了一个希特勒,最恐怖的是没有人站出来说这种灭绝人性的屠杀和清洗是罪恶的。最恐怖的是所有人都顺从的任其自流。最恐怖的是没有人愤怒。

《兄弟》:余华,我愤怒,是因为看这书的这么多人都不愤怒

人类的历史的罪恶也不过来源于人性的野心,贪婪,麻木,残忍,自私,世界末日的图景,或者不是我所想象的尸横遍野,而是每个人,都泯灭了人性,不再能称其为人,那不就是末日来临了么?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检视自己的良心,保持良知和清醒。那我们,尚且能距离这末日远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