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公述民评”动真格!现场票选“最不满意”单位。看看谁上了黑榜?

今年是杭州市“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第十个年头。

引人关注的是,今年的“问政”现场,不仅相关责任单位针对被曝光问题要一一回复,而且现场民评代表要根据这些单位的回复,当场选出“最不满意”单位,让责任人们当场红红脸,出出汗!

10月29日,杭州市“公述民评”第二场便聚焦小区管理,遭遇停车、消防、环境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业主究竟该向谁求助?

一问:业委会权力过大谁来管?

第二场公述民评的第一组镜头,对准了江干区九堡街道。

去年,该街道蓝桥名苑的全体业主“被宣布”了一个消息: 小区所有电梯都要维修,费用700万。“然而,电梯出什么故障,这笔费用怎么花,完全没有公示,并且很快就被执行了。”业主叶先生说。

更怪的是,对于小区内“绿化被毁”“消防栓没水”等显而易见的问题,业委会却完全不在意;小区600多名业主要求召开业主大会,也迟迟没有回应。

面对业主的投诉,蓝桥社区主任却表示无奈:“我们除了传达,还能做什么(监督措施)呢?”

有业委会“乱作为”,更有业委会“不作为”。

上城区紫阳街道凤凰北苑出了一件“奇葩事儿”:业委会主任竟不住在自己小区。

业主反映,该主任吴志忠住在下沙某小区,甚至还兼任另一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在与记者通电话过程中,吴志忠本人承认“这段时间都没有住在凤凰北苑”。

民评代表指出,电梯问题,实际是业委会的权力边界问题。业委会权力过大,已是各小区的共性问题,“小区的钱花得对不对、花在哪,都是业委会说了算。”

对此,江干副区长袁雁飞说,根据物业管理条例,有关部门是可以参与业委会的指导工作,并非社区说的“只能传达、别无所能” 。

杭州市住保房管局副局长许云龙也表明,业委会主任必须是本小区产权人之一,短片中的情况是明显违规的,将立刻对此进行调查。

二问:物业失职怎么办?

第二组镜头来到西湖区古荡街道桃源春居,只见绿化带堆满了生活垃圾,电瓶车、私家车堵塞了消防通道,有人在主通道上私装地锁,车库甚至被当做“出租房”租了出去。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安全隐患。

这些情况,物业工作人员尽管知情,却表示“管不了”。

“车库(业主)有产权证,我不能阻止他啊!只能让他不要烧煤气。”

“那用电磁炉怎么办?”

“电磁炉用呗,总比烧煤气好!”

同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物业,还出现在下城区东新街道三塘樱园,消防栓长期无水,让“安全保障”成了“文明摆设”。当业主向下城区住建局物业科反映时,得到的答复是:“管不了,去找消防、找城管。”

根据《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市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而有关部门和物业的行为,是典型的“踢皮球”“不作为”。

杭州市公安消防局副支队长吕锋说,今年以来,已接到了3000多起小区安全问题举报,其中涉及物业的就有1500多起。“投诉量很大,而且反复出现的概率很高。”

现场各区负责人提出“加大物业处罚力度”“小区内划车位”等应对措施,民评代表却并不赞同:“你处罚物业,物业大不了走人;空间就这么点,划车位也解决不了乱停车问题。”怎样才能根治这些乱象?

三问:社区、街道缺位谁来监督?

作为社会治理最基层的细胞,面对小区管理乱象,社区和街道是不是可以更好地承担起管理职责?

然而,问政现场却有民评代表尖锐地指出:有太多不作为的社区,让老百姓遇到问题,只能原地打转。

家住上城区清波街道十三湾巷的周阿姨今年已经70多岁,双眼看不见的她,最近遇到了烦心事。

因为阳台外墙有空调漏水,顺着雨棚滴落,影响到日常的晾晒。“要申请维修费,首先要找全体28户住户协商,我希望社区能够帮我这个忙。”

然而,社区工作人员却在电话中这样答复周阿姨:“您眼睛看不到不是我们能解决的问题……毕竟申请维修主体单位是你自己。”

此话一出,现场哗然。

2016年初,下城区东新街道东新园小区北面围墙被拆,小区对外敞开,发生了不少治安事件。业主多次跟社区反映问题,至今得到的答复仍是“这个情况我们还要了解一下”。

反映了两年多的老问题,要“了解”到何时?

“这是典型的社区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程华民说。

目前,杭州有12000多名社工,遍布1000多个社区,社工素质参差不齐,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上城区副区长朱黎明说,对于没有物业的老小区而言,社区就像小区的“娘家”,而短片中,社工拒绝帮助周阿姨的事情,让他感到震惊。“我们会马上责令该社区上门处理周阿姨的情况,同时加强对辖区内所有社区的监管工作。

针对业委会的“乱作为”、物业的“不作为”和社区的“慢作为”,当天的公述民评现场,民评代表们毫不客气地将市公安消防局、市住保房管局、市民政局票选为“最不满意”单位。

对此,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立刻对违规单位进行调查,并加强对业委会、物业和社区的监管工作。

之前的首期问政,主题是“回访”。水质治理,垃圾分类,食品安全……这些曾被一一曝光的民生热点,整改情况如何?

回访现场一

河长怒斥路人“河道问题不用你管”

去年7月,媒体曾大篇幅报道“萧山杨汛河出现新面貌”的新闻。

然而镜头里的杨汛河,尽管打着“无污染”的标语,河道却布满了浮萍,建筑垃圾也被倒入其中。

记者以“路人”身份,拨通了萧山区衙前镇杨汛村党支部书记、“河长”张传金的电话。

“请问您是哪位?”张传金问道。

“我只是路过看到的居民。”

“你一个路过的,跟我说这么多干吗?”张传金挂掉了电话。

现场观众发出一片哄笑声。

有类似问题的,还包括余杭区崇贤街道的小微水体。面对“河长们”的不作为,不少居民想参与监督治理,但有关部门却一直默不回应。

“难道河长的工作,只是做给上级领导和巡察组看的吗?”一位民评代表质问。在他们看来,许多负责人对河道无管理、无治理、无保障,空有河长之名,却担不起“河长”之责。

“对河长所要求的管理、治理以及各项措施的保障,案例中的几位河长都没有做到。”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劳新祥承诺,将对短片中的事件进行调查,“该问责的,一定问责。”

而萧山区长王敏当场表态说,看似这是环境问题,实则是“工作作风与态度问题”,河长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相关法规也应更加明确责任主体。

回访现场二

“卫生城镇”背后,建筑垃圾堆满山头

作为富阳第一批“小城镇环境整治任务乡镇”之一,永昌镇的“颜值提升”曾为人称道。而在问政现场,却曝光了这座“卫生小城镇”背后的故事:大量的建筑垃圾被运上了鲜有人烟的山头,堆起三米多高,几乎阻断了山路。

记者致电当地村委会主任王国栋,得到的回复却是:“这个土地已经被我们征用了,村里怎么使用不要你管。”

“把垃圾藏进了深山里、倒进了河道里,这究竟是垃圾减量,还是垃圾增量啊!”现场情景让责任单位负责人语塞。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许多村镇。杭州距离垃圾分类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究竟还有多少路要走?

市城管委主任李磊说,相关统计显示,杭州每年会产生1000万吨以上的建筑垃圾。“杭州目前的政策是‘建筑垃圾不出区’,即就地、就区进行资源化处置。”李磊说,短片中反映的案例,可能存在“垃圾临时堆放、但未及时处理”的情况。

但民评代表们紧接着发出一连串追问:“这些垃圾是谁运上山的?”“运输这么多垃圾,要投入多少资金?”“所谓‘就地就区处理垃圾’,又要投入多少资金?”

富阳区长吴玉凤连声致歉说,会立即对垃圾进行清理,对生态进行修复,同时对垃圾的清运进行监管。

现场票选“最不满意”单位

要“问政”更要“问责”

以前曾有人评价说,公述民评对责任单位“问政有余,问责不足”。而今年首创的“现场票选最不满意单位”,让市民感觉政府明确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

首场问政的结果,在“治水”问题上,萧山、余杭被投了近四成的“不满意票”;“垃圾分类”问题上,44%的观众对市城管委“不满意”;而在“农贸市场监管”等问题上,70%的观众把“不满意票”投给了市商务委。

现场各区县和相关单位负责人明确表示,他们将加强监管力度,尽早解决问题。

文案 叶临风

版式 吕艺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