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战役的炮火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至今已经70周年。

炮火中诞生、战斗中成长、发展中壮大,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今天的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如果您只看到人民海军今天的辉煌,还不足以理解百余年来中国人为拥有一支强大海军所付出的艰辛。只有翻开中国海军发展的历史,才能明白今日海军的来之不易。

请看“纪念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系列之四”……

抽中“上上签”

二战结束时,曾经横行太平洋的庞大的日本联合舰队覆灭了,那些“大和”、“武藏”之类的海上巨兽在战争中被击沉,但还是有131艘中小型舰艇留了下来。驻日盟军总部决定将131艘日本军舰分配给中、美、英、苏四大国作为战争赔偿。

四大盟国用抽签分配这些军舰。中国代表抽中的第2份日本军舰是个“上上签”。这份配额共34艘军舰,包括7艘驱逐舰、17艘护航驱逐舰、2艘驱潜舰、1艘运输舰和7艘其他舰只,总吨位约3.6万吨,无论从吨位及舰况来看,均优于美、英、苏三国所抽中的份额。

从日本赔偿到国民党官兵起义,人民海军第一艘军舰诞生记

黄安舰全貌

黄安舰就是17艘护航驱逐舰之一。黄安舰在日本海军中原舰名为“海防8l”号,1945年刚刚下水不久,日本就战败投降了。中国接收时依接舰顺序编号,称其“接22”号,编入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一舰队后,正式命名黄安舰。

军舰维修变成敛财利器

1947年8月30日,黄安舰驶入了青岛港。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黄安舰和其他日本赔偿军舰基本都停在船厂。时任黄安舰轮机部轮机员的张大发告诉记者,这些军舰都遭到了日本海军和国民党海军不同程度的破坏,必须大修。

张大发1935年就参加了国民党海军,在一艘小炮艇上当勤杂兵。1938年日军占领青岛,他随着部队上岸,一路溃败。直到日本投降后,他才转回了海军。到1947年才真正上了军舰,在黄安舰当了轮机员。

他说:“黄安舰现在看很小,可那时候就是大军舰了,而且它还很新、很先进呢。刚上舰时,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光荣啊,心气也高。”“可没过多久,看到那些军官们的所作所为,心寒啊!”张大发话音一转。

日本投降后,对这些势必要上缴的军舰进行破坏是可想而知的,作为战争赔偿的这批军舰在交付时,所有的武器都被拆除了。而且,不少军舰内部也有人为破坏的痕迹。34艘赔付给中国的军舰,最后只有28艘还可堪使用。但说到国民党海军破坏这些已经属于自己的军舰,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原来,在这些军舰进入船厂检查维修时,国民党海军各舰的负责人没几个想着如何尽快维修出航,却把军舰的维修工程当成了牟利渠道。比如当时最为紧俏的发电机,军舰上的发电机明明是完好的,却被列为损坏部件拆下来卖掉。张大发说,不少军舰进船厂不久就被拆得仅剩一个壳子。然后这些海军的负责人再组织维修,从中又大赚一笔。

须知那时的国民党海军,在抗战中几乎损失了所有作战舰只,全部家底几乎就是日本赔付的这些军舰了。1945年10月,中国军队收复台湾时,先头部队竟然只能乘坐帆船前往。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海军中还有大批的军官,没有一点儿对军舰的珍惜爱护,反而破坏军舰来“发洋财”。

当时,驻青岛国民党海军当局正在部署纳编,大量选调官兵,配备舰员。可是时间不长,像张大发这样曾经满怀爱国之心却饱受打击的人不在少数。

这也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渗透提供了机会,一场酝酿在内部的变革蓄势而发。

起义骨干曾互相提防

黄安舰吨位较大,性能也好,新组建,显然是策反和敌工工作的理想对象。1948年底,济南已解放,当时的中共胶东区委和东海地委统战部、中共青岛市委、胶东军区和东海军分区政治联络部,不约而同地将策动国民党军舰起义的突破口锁定在了黄安舰。

“黄安”舰青岛起义的主要组织者是中尉舰务官鞠庆珍、准尉枪炮军士长王子良、少尉枪炮官刘增厚和上士枪炮班长孙露山,四人形成了起义的领导核心。

有意思的是,几个人分属不同条线,起初互不知底,一边各自暗中从事“地下”工作,一边还曾经互相试探、提防,戒备心十足。后来,王子良、孙露山、刘增厚三人首先取得了联系,而与舰务官鞠庆珍的“坦率相见”则要惊险得多,直到正式起义前不久,三个人才找到机会成功“策反”鞠庆珍。

从日本赔偿到国民党官兵起义,人民海军第一艘军舰诞生记

前排左起:王子良、鞠庆珍、刘增厚,后排左起为:孙露山、张杰、刘彦纯、田秉吉

舰务官是军舰上职务仅次于舰长、副舰长的三号人物。黄安舰的这位舰务官在1948年9月刚刚上任。来舰报到后却很少见他上舰,行踪颇为神秘。王子良听说,是因为鞠庆珍的哥哥被国民党逮捕了,他在东奔西走地找关系营救。而这位哥哥被捕的罪名是“通共”。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么鞠庆珍很可能也对共产党有所了解或倾向革命,具有策反可能,把他争取过来,最关键的航海部也在起义人员掌握之下了。

但是,舰务官毕竟是黄安舰上的上层人物,必须谨慎行事。巧合的是,孙露山是鞠庆珍的老乡,刘增厚也和鞠庆珍早就相识,于是,这两个人就以老乡、老朋友的身份接近鞠庆珍,并积极协助他营救哥哥。

鞠庆珍的哥哥鞠庆玺确实“通共”。1948年8月,鞠庆玺谋划炮艇起义时被属下告发,遭到逮捕。鞠庆玺被捕后,没有吐露半个字的秘密,国民党海军稽查部门一时也找不到真凭实据,只能长期关押。受鞠庆玺牵连,鞠庆珍也被撤了炮艇艇长之职,调到了根本无法运转的“接17”号军舰任轮机长。之后,鞠庆珍一方面想方法设法进行营救哥哥,另一方面则托人搭上了黄安舰舰长刘广超的关系,谋得了黄安舰舰务官的职务。

经过了几个月的接触,孙露山、刘增厚和鞠庆珍的关系日益亲密,但这二人却越发苦恼。他们不止一次地用抱怨国民党腐败或是“干脆投共产党”来试探鞠庆珍,却总是被他岔开话题,得不到一点儿正面回应。

惟一能感到宽慰的收获是,鞠庆珍不像那些国民党死硬军官,听到“亲共”言论就如临大敌,至少他不会因为这些话就去出卖朋友。

时间却越来越紧迫了。1948年末,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先后取得了胜利,平津战役虽未完成,但谁都看得出胜负已分。全国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被国民党政府列为特别市的青岛,已被解放军三面合围,惟一的出口就是大海。

此时,黄安舰已经完成了大修,并进行了试航,一旦命令下达,随时可能南下。不能再等了。终于,孙露山和刘增厚找到了一个策反鞠庆珍的机会。

一出“三岔口”

鞠庆玺被捕后,被关押了4个月,地下党组织几次营救,却因为国民党海军司令部接手此案而告失败,最终于12月20日被杀害。孙露山等人认为,有此“家仇”,对鞠庆珍会造成大的刺激,正好借机进行策反。

1949年1月的一天,王子良、刘增厚和孙露山三个地下工作者一同来到鞠庆珍家,借吊唁鞠庆玺之机,向鞠庆珍“摊牌”。

可巧,那一天,张大发也在鞠庆珍家,同在的还有鞠庆珍的亲信张杰。张大发已经记不清那一天的具体日期,只记得是农历腊月,离春节也不算远了。那个时期的青岛,处处是战争在即的紧张气氛,没有一点儿要过年的红火景象。

张大发回忆,鞠庆珍招待几个客人在家吃饭,这顿饭的气氛起初有些压抑。几个人无非是借着酒宽慰鞠庆珍几句。而鞠庆珍则几乎没什么话。

在饭桌上,张大发明显感觉到王子良那三个人藏着什么话,几次欲言又止。酒过三巡之后,聊天的气氛才放开了。孙露山忽然挑起了话:“二哥(鞠庆珍排行老二),大哥不明不白地就被杀了,这个仇一定要报!”

鞠庆珍却沉默良久,叹了一句:“谈何容易啊!”

“这个仇是国民党造下的,要报其实也容易。”孙露山接着说。随后,孙露山亮明了身份:“我是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的特情,二哥要报仇的话,咱们一块开着黄安舰到解放区去。”

张大发说:“那时我还不知道‘特情’是什么意思,但猜得出孙露山是共产党。说实话,当时真是吓了一跳。”

鞠庆珍却非常镇定。他看了看孙露山,又把目光转向了王子良和刘增厚。底牌已经摊开,这两个人也不再隐瞒:刘增厚和孙露山一样,由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领导,王子良则隶属于中共青岛市委。

话说到这个份上,鞠庆珍忽然笑了:“我的关系在胶东区委统战部。”

“那天就和戏里的‘三岔口’一样。几个人暗地里隔空摸索了半天,最后才发现竟是一家人。”张大发笑着说。

原来,鞠庆珍到黄安舰后,先是把自己原来的属下、炮艇航海下士张杰调到了黄安舰,当上了航海军士长。到1948年底时,黄安舰基本完成整修,需要试车时,鞠庆珍又给黄安舰安排了周文竹、张金诺、王书恩等7名技术工人。这些人,全是鞠庆珍考察多年的发展对象,可以充分信任。如此一来,黄安舰的航海和轮机部门都安插进了鞠庆珍的亲信之人。这些人虽然也不明确鞠庆珍地下党员的身份,但关键时刻,只要鞠庆珍振臂一呼,他们都可以毫不犹豫地予以响应。

至此,黄安舰上的几路地下工作者兵合一处。经上级党组织研究,决定由鞠庆珍、王子良、刘增厚和孙露山4个人成立起义领导小组,统一归中共青岛市委领导。起义由鞠庆珍负责指挥,王子良与陈坤全保持单线联系。

起义的条件已经具备,需要等待的,就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元宵夜,奔向光明

1949年2月12日,元宵节。

一切都按照起义领导小组的设想进行着。一大早,舰长刘广超草草点卯后,就坐着汽艇登岸回家过节了。他哪里想到,这一去,就再也不会有机会回到黄安舰上了。

元宵节之夜,乌云遮月,海面上风大浪急。忽然而至的风云变幻,倒给起义增添了有利条件。

起义领导小组和起义骨干共18人聚集在黄安舰前舱,召开了最后一次碰头会。因为全舰在放假,其余人员或在食堂吃喝,或在住宿舱闲聊,根本没人留意到这次黄安舰上最大规模的起义人员聚集。

从日本赔偿到国民党官兵起义,人民海军第一艘军舰诞生记

黄安舰起义纪念章

起义行动由鞠庆珍统一指挥,他把起义的详细计划讲述了一遍,并分派了每个人的任务。然后,刘增厚打开自己偷藏的武器箱,从中取出手枪,分给每个人一支。

晚上8时30分,起义正式开始。刘增厚和王子良端着枪,一把推开了副舰长的舱室。黑洞洞的枪口下,值班副舰长刘振东一家错愕万分。王子良向他宣布了黄安舰起义,随后把这一家人关进了锚链舱,由袁丽峰负责看守。一同被关的还有报务官宁德辉和报务员吴胜明,张杰等人已经控制了通讯室,切断了黄安舰的一切对外联系。

几个被关押的人,事后也都随起义人员加入了人民海军。张大发说,宁德辉还曾抱怨,他要是早知道起义的事,肯定一块干。可在起义之时,控制住这几个人却是必须的举措。

与此同时,黄安舰甲板上的两个执勤的士兵被缴了械。王德隆和田秉吉守住了士兵舱的舱口,鞠庆珍走了进去,向全舰士兵宣布了黄安舰起义。

黄安舰满编是124人,当时留在舰上的有62人。元宵节留舰人员的名单,其实是鞠庆珍早就利用舰务官的权力安排好的。这些人中,除了起义骨干,就是和起义骨干私交甚好的弟兄,或者是经过观察可以争取的对象。

鞠庆珍那里宣布起义,号召士兵们参加,暗藏在人群中的张大发、周文竹、张金诺等起义骨干带头响应。事先完全不知情的士兵们先是惊愕,马上又群情激昂,所有人都作出了改变他们一生的同样的选择——起义!短短几分钟,黄安舰起义人员就控制了全舰。

晚8时50分许,黄安舰拔锚起航。

在不远处停泊的美军第七舰队桅杆林立,黄安舰就从美国军舰的缝隙中穿过,最近时,几乎是擦着美国军舰的船舷。黄安舰以缓慢的速度,从容、镇定地驶过。鞠庆珍还命令打开全舰灯光,一路走得堂而皇之。美国军舰真的未作任何理会,就把黄安舰放了过去。

但是,刚刚穿过了美军舰队,一艘美舰上却忽然发来灯语,询问黄安舰的去向。黄安舰回答:“这里风浪太大,去竹岔岛(青岛以南一处港湾)避风。”美舰再没多问。

待到脱离了美舰视线,鞠庆珍马上下令全舰灯火管制,全速前进。

夜色笼罩着波涛翻滚的大海,海天漆黑一色。黄安舰开足马力,向着光明的彼岸疾驰。

从日本赔偿到国民党官兵起义,人民海军第一艘军舰诞生记

中央军委给黄安舰起义成功的贺电

首举义旗的黄安舰,列编归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二军领导,成为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第一艘战舰。对此,周恩来曾亲自拟写中央军委贺电,高度评价起义“是实行毛主席所规定之1949年争取组成一支可用的海军的首先响应者”,“请转知该舰全体人员予以嘉奖”。

在黄安舰起义之后半个月,国民党海军的核心主力重庆舰也举起了起义大旗。紧接着,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起义……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渡江战役的炮声中宣告成立。黄安舰与在渡江战役中起义的海防第二舰队各舰等,成为人民海军第一批战舰。人民的海军由此诞生,从最初的沿江、沿海直到驰骋大洋。

董少东 | 文

杨丽娟 | 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