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俄罗斯第三批援助物资到达中国武汉市,这批为疫情捐赠的救援物资达23吨,过了几天,他们才“高冷”地想起来,并在官方账号上写了一段简短的文字。

“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爆发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于2月9日派专机将俄罗斯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送达武汉。总重量超过23吨的人道物资包括各种医用个人防护设备。”


“高冷”俄罗斯第三批23吨援助物资送达:拿着,走了


而且这个简单的声明就像:“我就是跟你简单说一句”的意思,时间还是援助的三天之后,2月11日才发的。

大概是因为被广大中国人发现了,自觉当事人要发表一下态度。

从采访记录看到,当时紧急部长也一脸自(高)豪(冷)地说:我们真的很能塞。


“高冷”俄罗斯第三批23吨援助物资送达:拿着,走了


“高冷”俄罗斯第三批23吨援助物资送达:拿着,走了


确实,为了塞下更多物资,机舱里的人只能站着了。


“高冷”俄罗斯第三批23吨援助物资送达:拿着,走了

这架大型伊尔-76运输机装货的方式是不用托板,直接塞满甚至货物把驾驶员封在了驾驶舱里,对于口罩这样的轻货,俄罗斯这样的装法比正常用托板多一倍。

众多网友看到,忍不住让俄罗斯也写两句诗,例如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名人名言什么的,好让大家方便转发夸上热搜。

忍不住说一句,俄罗斯文学真的很迷人!

但这番扔下物资就走的操作被称为是钢铁直男,如果把俄罗斯话翻译成东北方言,大概就是这样:

“俺们不说自己是最慷慨的国家,也不要求别人向俺看齐,俺们等东西送到了,干巴巴的发一条就行,字数可憋整太多啊,膈应人!”

在字数这方面,俄罗斯确实是人狠话不多,就是这一条微博,字数也是删了又删。

在修改之前的原文还多了几句话:“目前这些设备在中国很多受灾地区供不应求。在移交人道物资期间,中方代表对俄方支援中国抗击疫情表示衷心感谢。”


“高冷”俄罗斯第三批23吨援助物资送达:拿着,走了

俄罗斯把这些话都删了,简直就是不来客套话:拿着,走了。

过几天才吭了声,如果不是中方统计了一下重量,他们也就告诉你,有190立方米这么多吧。

所以那是多少,想象一下,比如一般楼房的层高是2.4米,190立方米就是79平米的屋子全部塞满物资。

不愧是战斗民族啊。

其实,在2月1日,俄罗斯SPB电视集团就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捐赠了5万只口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决定将这批口罩用在一线报道团队上。


“高冷”俄罗斯第三批23吨援助物资送达:拿着,走了

这条信息还是广大网民在CCTV4的媒体账号上找到的。

接着,哈尔滨也有收到捐助的市民。

“高冷”俄罗斯第三批23吨援助物资送达:拿着,走了

2月5日,伊尔-76运输机抵达武汉,机上载有包括医疗设备等在内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而且,飞机上还有5名俄罗斯医疗防疫专家,他们将同中国专家合作研制疫苗。

“高冷”俄罗斯第三批23吨援助物资送达:拿着,走了

这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目前来华参与疫情防治工作的外国防疫专家团。

而关于这个报道,也不是在俄罗斯自己说的。

他们不知道宣传为何物,但用实际行动,支持了你,帮助了你:拿着,达瓦里希。

想到上次巴基斯坦援助物资时也一样,他们努力拼凑起来,举国之力了,从这些物资上,我们能感受到那句心意:全在这了,哥。


“高冷”俄罗斯第三批23吨援助物资送达:拿着,走了

而了解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大概就和广东相当,而且轻工业不发达,可以说是使了130%的举国之力捐口罩,现在他们国民的口罩也很紧缺。

而当时俄罗斯政府下令口罩不得出口,全国统一调配,然后,就都被装上了伊尔-76运输机,送到了中国的荆楚大地。

“高冷”俄罗斯第三批23吨援助物资送达:拿着,走了

俄罗斯人民看似高冷,每个人面无表情,目不斜视一副老子不想理你的样子,但只要你一开口问了路,他们恨不得把你带到那个地方去。

后来寻思着,大概是因为太冷了,脸僵得动都不想动。

他们没写诗,但是我们记得当年汶川地震时,俄罗斯的社评是这样写的:“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安慰,中国需要支持。我们愿以杯水之力,尽寸尺之能,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想来,用我们国人从小背过的那首,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那一句诗形容俄罗斯的援助,却也妥当动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样的友谊,万岁。

每一个援助过中国的国家,感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