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南阳讯

近年来,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始终把“乡风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近日,国家统计局南阳调查队组织调查组深入我市部分乡镇调查走访,发现当前农村红白事等消费有攀升的趋势。为此,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

礼金飙高,红白事支出成为负担

日前,南阳调查队组织调查组深入邓州市小杨营乡、卧龙区清凉寺村、新野县新甸铺镇、西峡县西坪镇等部分乡村,对当前农村红白事等消费现象进行调查。

在被调查的31户村民中,有32.3%的被访者认为目前自己所在的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很普遍”、有29%认为“很严重”,仅有38.7%的被访者认为这种现象“一般”,觉得“不存在”大操大办现象的竟无一例。一家前段刚刚办过白事的陈姓村民介绍,由于农村人思想依旧较为保守,爱面子、讲排场,特别是在白事上,怕有人挑理,他们家在相对节俭的情况下,这场白事支出80000元左右,收到的礼金为36000元,透支达到44000元,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在对“您一年累计出礼的费用总和”问题的调查中,45.2%的受访者出礼在2000~5000元之间,出礼在5000~8000元的占16.1%,出礼在8000元以上的占12.9%,仅有25.8%的被访户表示出礼金低于2000元。

随着礼金越捞越高,红白事支出成为一种负担。调查显示,有38.7%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一年的礼金支出能占到全年收入的20%以上,在被调查的31户居民中,有22.6%的人觉得当前的礼金负担对他们来说已经到了“很重”的程度,67.7%的人觉得“有一定压力”,仅9.7%的受访者认为“问题不大,能承受”。

陋习成规,爱面子是铺张浪费主因

南阳调查队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红白事大操大办,给部分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同时给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有77.4%的被访者认为,“为了面子大操大办,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64.5%的被访者认为,“一些人为收回礼金,普通事情也大操大办”。58.1%的被访者则认为,“人情礼多,礼金越来越重,给出礼者家庭造成一定负担”。除此之外,被访者认为,当前红白事操办中还存在讲究排场、车多人多、乱闹洞房、低俗表演等问题。

调查中发现,造成目前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农民压力骤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一是旧习俗根深蒂固,爱面子陋习成规。二是教育引导乏力,倡简之风不浓。三是“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其中,习俗问题是首要原因,不少农民表示,对待红白事大操大办他们内心也是抵制的,数据也显示,有74.2%的被访者对红白事过程中的花费持“经济、简约”的态度。但还有很多村民认为,红白事大操大办在农村就是老风俗老规矩,如果自己标新立异,怕亲戚朋友接受不了,更怕别人看不起。

深化宣传教育,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乡风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其作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大力倡扬文明新风,积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多措并举,文明乡风在多地蔚然成风。然而,一些农村地区红白事大操大办风气,透支着农民家庭的财富,消解了贫困治理的长效成果。 对此,南阳调查队认为,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地实情,制订合乎民意,顺应民心的新规。要深化宣传教育引导,通过各种途径营造移风易俗、厉行节约的舆论氛围;制订合乎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反对铺张浪费;通过开展村民有承诺,干部有问责,榜样有带动等活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树好标杆用好典型,要充分发挥农村重点人群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党员、村干部、富裕户带头践行厉行节约,用事实赢得尊重,赢得效仿。要强化制度约束管理,既要发挥好村民自治,还要有行政引导营造“软环境”,继续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多部门联合施策,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此外,要加强宣传、纪检、组织、工会、文明办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齐抓共管倡导乡风文明,积极引导,以党风政风带民风,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振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赵洋 通讯员 魏修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