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说长不长,

说短不短,

该如何利用好三年的时间,

都规划好了吗?

高中前,是否考虑出国

孩子进入初中后(7年级开始),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愿望考虑孩子是否准备出国读大学或高中。有个小托福,可以测试孩子的英语水平;还有一个SSAT,是美国私立高中入学考试。

如果决定去美国读高中,最好初三(九年级)就开始;如果决定国内高中国际班/国际校,九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要关注各个学校的招生情况。

下面的内容就按照选择国内AP国际班来讨论。

高 一

高一其实主要是适应阶段,需要选择的内容不多。很多课程都是必修,特别是第一学期。

选择社团、社会活动、学术活动

(这个阶段通常是广撒网的阶段,多尝试,但一定要找到一两个可以长期持续的事情)。

1

标化准备,升学指导

第一学期结束时,应该开始考虑如何准备标化考试:

自己准备还是找辅导?或者制定远中长计划,

分别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有些高考班的家长,可能会考虑请机构帮助孩子进行美国大学的申请准备,特别根据孩子特点帮孩子找一些长期的活动。

五月份的时候是一年一度的AP考试,

学校通常不会组织高一的学生考,考不考是学生自己的选择。

2

两个提示

1、现在A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很多孩子从十年级甚至九年级就开始考AP了。不过,五月份的考试,一般年初时就要报完名,所以如果选择考试,千万记得早报名。

2、二三月份是美国的AMC数学竞赛的日子,对于数理化很强的中国学生来说,用这个活动试试手不错。

当然,还是要花时间准备。

高 二

高二,这一年就是高中阶段的核心。

这个时候,如何平衡课内学业与标化考试,如何平衡学术能力与其它活动,是最重要的选择。

一般高二就有选课了,不仅是选修课,AP也是要自己选的。文理搭配,真的很累。

是广泛涉猎还是学好学精,也是学生和家长可以讨论的。

标化考试开始了。

考SAT还是ACT?何时考?在哪里考?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还不是你主动选择的事情,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

比如,期望的时间没有合适的考场。托福还好,SAT和ACT更麻烦。因为大陆地区没有考场,必须出国考试。所以,选定了之后还要考虑旅行和住宿的问题。因而,这些选择早早就要进行。

1

了解大学&游学

高二的时候,也可以有准备地参加一些大学的招生活动。因为高二时间相对灵活一些。而早一些了解大学的要求,一方面可以尽快找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学校的要求做一些针对性准备。特别是那些准备提交艺术作品的孩子。

十、十一月份和三、四月份,是大学招生活动的高峰期,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AP考试、夏令营、夏校之类的同高一,不再赘述。这个时候的学校考察,因为针对性高了,反而可以考虑去看看。

2

留学机构

不管之前是否找了机构,这个学年的最后,很多家长和孩子可能都会问自己:我们到底找不找机构?如果找,找哪家;如果不找,自己要做什么事?

这个阶段也有很多竞赛和比赛。

唯一的建议就是:基于兴趣,学会取舍。

总之,高中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采的。这些经历的目的就是开阔孩子的视野、促进他们的思考。对升学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你参加了什么样的活动,而是这些活动引起了你哪些思考。

所以,活动本身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是不同的思想让这些活动具备了不同的意义,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大学申请文书去做一个自己根本没兴趣的事情,做事不要本末倒置。

高 三

这个时候的选择最多、最直接。

标化的标准达到了吗?如果没有,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最后的计划和努力。

申请学校的清单列出来了吗?选文理学院还是大U?哪些是梦校?哪些是匹配校?哪些是保底校?孩子学校在高二下学期后半学期就开始让孩子们列出自己的目标学校,招生顾问再一一审核,与孩子、家长沟通。高三后,这个名单在每一次大的行动前或结果后(拿到最后一次考试结果、ED/EA开始、ED/EA出结果,RD申请)也都会重新审视。

早申策略是怎样的?早申策略往往与大学的申请要求、之前的录取情况、自己的成绩、同校同学的申请情况有关,因此,不定因素很多。比如:每个学校的申请要求可能每年会有变化、自己的标化分数还没出来,所以申请策略可能需要到了开学后、甚至早申前一个月才能确定下来。

特别提醒:

大学的申请要求真的会变化的,所以,不要简单听别人怎么说,认真阅读学校的申请规则才是正事儿。

早申出结果后,除了尘埃落定的成功ED,大多数人都会根据早申结果再一次选择RD的学校清单,并且准备相关的文书。

做完了这些,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了。也许不是每人都有,但有的人,应该也算是甜蜜的烦恼吧:

收到了多个Offer,该如何选择?

回看了一下,以大学申请为目的基本是在高中要考虑的事情,这只是孩子高中生活里需要选择的一部分。但即使是这些,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了。

从很多“过来人”的择校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功入读到自己心仪的国际学校,是需要提前规划的,和孩子一起商量,结合孩子、家庭的自身情况共同做出的选择。

所以,正在择校中的您,

可以参考“过来人”的一些建议,但也不是盲目的去copy,

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去选择和制定申请计划。

The end —

热门推荐

孩子想要适应国际课程,听课方式很重要!

国际学校中的双语教学到底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幼儿园“小学化”让起跑线变成了"抢跑线"

“鸡头”和“凤尾”你选哪个?择校之前请先想好!

国际高中生如何适应留学生活?该做哪些准备?

欧洲旅行的夏天来了,各种美景都醉人

文章来源

择校专家

,版权归原作者,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有教无界

把时间交给阅读

点击“

阅读原文

”,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