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数一下青岛现有的互联网企业吧,大体上可以分为下面这四类:传统行业进军互联网领域所创办的企业、传统媒体所创办的互联网企业、草根创业者所创办的互联网企业、全国性互联网企业在青岛所开设的分站。——第四类基本是属于在青岛捞钱的,即便做成功也不是青岛的互联网企业。

无论是辛梅执掌的青岛新闻网、李春声执掌的半岛网还是韩丽楠执掌的青岛网络电视台,背后都有传统媒体来强力支撑。按理说,有传统媒体支撑的这些地方门户可以在传统媒体的庇护下得到迅速发展。实际情况是,传统媒体觉醒之后的一系列的狙击动作,会大大限制青岛媒体网站的迈出的发展步伐——这一切源于青岛目前媒体市场的有趣格局。青岛最强的门户网站青岛新闻网已经完全可以脱离母体青岛报业集团自由飞翔搏击长空;半岛网的一些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还需要加上一句“我们是半岛都市报的网站”来给对方加深印象,因为青岛影响力最强的纸媒仍是网站最大的资本。

其实互联网公司比较发达的就是北上广深。二线城市里面杭州,南京,成都这几个省会城市还好一些。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是个例。

从地址位置上来讲,青岛离北京太近。青岛的人才稍微有点经验能力,就都跑到北京发展了。

从文化上来的,山东受儒家文化影响比较深,相对保守。这方面就肯定不如南方的城市更灵活一些了。

青岛的制造业,旅游,港口,贸易太发达了,在之前的GDP为上的管理政策里面,互联网肯定靠后了。

二线城市大都是通过关系来做各种各样的项目,以至于没有人肯花时间去做互联网这种短期内看不到收益的事情。青岛大大小小的做软件的公司,大部分都和海尔软件,海信这几家大的制造业公司有关系。

从人才上来讲,优秀的人才都去北京了,企业的培养成本居高不下。

早期互联网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面向全国的。北京的一个互联网企业和青岛的一个互联网企业在竞争上就短了一截,没办法。地域性的门户网站又无法产生全国性的影响。

青岛为什么出不了互联网巨头,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

政府层面:缺乏支持政策,也有一些政策草根创业者不知道或者很难申请到;

人才层面:工资低房价高,互联网人才择良木而栖,不来青岛;

环境层面:互联网从业者太少,缺乏氛围,无法在交流与碰撞中发现新的商机;

企业自身层面:没有将商业基因与互联网创新基因有效结合的企业;

经济发展层面:互联网用户数量不大,对互联网新科技的接受程度不高

未来青岛地方门户网的竞争也必然是无比惨烈的,从2011年开始各大网站通过设立分站、连锁、加盟等形式纷纷落子青岛。青岛的门户网站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热闹,全国和省级门户的强势介入,新公司新人的不断进入及互联网发展的不断创新变化,地方门户市场越来越难做。但风险与机会并存,任何一个地方门户网站如果能注重客户体验,持续开发并探索总结出有效的推广套路,必然也能获得一个发展机遇。除实力之外,发展无捷径,就是看谁更专一、更专注。

(本文章/新闻由商企在线编辑并整合发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