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衙仪门内景,在大堂月台处望向仪门,是位于青石甬道正中的戒石坊,为四柱三门石构牌坊。影像大致拍摄于1901年。

按旧制,各府州县衙门於堂前立戒石、建亭,为宋太祖敕令,曰戒石亭,官吏每进出熟视,以示警戒。戒石南面镌刻“公生明”,其意公正方能明察事之本末,北面是“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后因戒石亭于甬道正中有碍出入,改为牌坊,称戒石坊,官吏坐堂理事举目可见,警戒其秉公办事。

漳浦史称“处八闽之极地,为漳潮之要冲”,县治绥安镇。漳浦县衙始建于716年,后经历朝历代重建和拓建,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中期,是闽南最古老的县衙。漳浦县衙规制为二进,现今县衙仅存第一进的县衙大堂,第二进知县内邸可惜被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