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姜色》

6.7分

1. 刘宇清 8分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观影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对比过《冈仁波齐》和《小偷日记》,更喜欢《阿拉姜色》,人物没有原罪,只是在善良的基础上超越,让人心灵澄澈、安宁。但愿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圣城。

2. 闵思嘉 7分影评人。是信仰,是亲情,更是用不同视点看人生的通透,公路的动荡与家庭的摇摇欲坠相对照,但最终的破散却成了一种新的聚合。夜色里唱起祝酒歌的段落相当动人。

3. 徐元 7分电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制作人及「枪稿」公众号主笔。其实并不是什么关于宗教、关于信仰的电影,而是非常世俗的家庭伦理剧,虽然还有年轻导演不够老辣果断的一面(主要是指前半段),但总体来说拍得轻巧又厚实,尤其是摄影机运动特别精准微妙、场面调度也相当有功力——而这两项本领,放在今天的国产电影作者里,实在是稀罕的。

4. 吴李冰 7分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电影研究者。最精彩的表达是朝圣主体转换得不露痕迹又合情合理。朝拜本身的去魅化处理也是此类题材罕见的珍贵品质。

5. 西帕克 6分影评人,电影网站主编。成熟的两段式叙事。去除了朝圣的宗教性,把一切归结于人与人的命运纠缠。在朝圣之外,加入了很多角色的日常生活,非常难得。

6. 赛人 6分影评人。很多人看《阿拉姜色》会泪流满面,被那些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的情殇所触动。好比那张撕开又被粘贴在一起的照片,也在暗示,你进入他人的生活,你就得在他人的阴影下完成你的余生。我看时,泪腺保存得还好。真能让我在心底涌出暖意的是,妻子跟丈夫讲起她前夫的过往,并吐露要继承其夙愿的决心。丈夫听到这儿,异常缓慢也异常温柔地躺到了这个心可能早就被撕成两半的女人的身边。第二天,这个女人撒手人寰。《刺客聂隐娘》里张震向她的姬妾讲述他对聂隐娘的思念之情,《阿拉姜色》也是这般,只是性别互换了一下。在这里,秘密消散之后,嫉妒和随之而来的独亨也在朦胧的夜色里逐步隐去,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痛惜和深深的感佩。这是我所向往的生命的高级仪态,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对最爱的人毫不避讳的陈述:我更爱的是谁。太多人的生命,都是被圈点、被设定。而《阿拉姜色》的这对伴侣,他们之间的情义是清澈,却不急于见底的。

7. 大奇特 6分老电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朝圣只是缘由,真正的目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俄玛对生命的恐惧、罗尔基盲目的嫉妒、诺尔吾的无法融入,这个没有血缘的家庭在朝圣之旅中重新建立他们的情感纽带,公路之旅更是心灵和精神之旅。不过讨论重心有点失衡,俄玛的死放在开头或放在结尾都可,它放在了中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