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很想跟某人腻在一起,

却故作高冷推开对方的经历?

是不是很烦这样的自己,

却又不敢听从内心,为什么呢?

她不懂自己为什么恋爱中那么作

27岁的邱汐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她的微信头像是涂满彩绘的脸上戴着一副很酷的墨镜。邱汐说,外人眼中的她,高冷女王范儿,独立洒脱,不为情所困,谈恋爱也从来都是她甩别人,但其实,这不是真实的她。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小性格就很别扭,有个词叫口是心非,我就是个口是心非的人。我交往过的男朋友,即便很喜欢,心里很在乎,我也不会表现出来,看上去总是很高傲,不拿对方当回事。即使心里很想跟对方腻在一起,很想有人陪,却会故作冷漠,极少给对方打电话发信息,只有对方联系我时才会窃喜着不咸不淡地回应。

在对方说想我,想见我的时候,明明心里很高兴,嘴上却会小嫌弃地说肉麻、受不了之类的话,酸对方几句。在对方上班,而我有假期的时候,其实我真的很想守着对方,哪怕每天宅家里等对方下班回家,但是却会选择一个人出去旅行。

还有分手,的确好几次是我先提出,但其实心里对对方还有感觉,可是会装作无感了,可能是我察觉到激情有些消退,对方不再如热恋时殷勤,我先发制人,以免落得被甩被劈腿没面子吧。意外的是,我这种性格也有一些男性喜欢,可能觉得神秘吧,但在一起稍久一点,他们就会受不了我,觉得我做女朋友不称职,或者说贪玩、单身生活没玩够、不够爱对方。明明不是这样,但我不会去解释,反而会表现出如他所料的样子。

我前段时间新交了个男朋友,挺喜欢的,现在又是这种状况,每天都很想他,很想他陪我,但他给我打电话我总是说上几句就挂了,还故意拉长约会的间隔时间。很想关心他,却表现得不理不睬。我真的不想再这样,却阻止不了自己,预感不久后又会不明不白分手,很痛苦,也很烦这样的自己。”

我了解了邱汐的家庭和成长经历,在她8岁那年父母离婚,之后她跟着父亲生活,母亲离婚后很快就再婚,有几年的时间,母亲都没怎么去看她,邱汐上初中读住校,母亲偶尔给她打电话,说去学校看她,我其实心里很想母亲,很想见到她,但嘴上却冷冷说不用,在难得见到母亲时,其实内心很激动,很开心,很想母亲能抱抱她,却表现得很疏离冷淡,母女间就真的联系越来越少,到现在一年中只有邱汐生日和过年才会通几次电话或一起吃一顿很冷场的饭。

黄婷解析

停止“假性疏离”,带自己走出密室

女主角自剖的这种拧巴的性格特质,别的咨询个案中也遇到过。更多时候,这是女性在情感关系中的一层盔甲,害怕表现得太热情、太投入、太在乎,让男方嘚瑟轻慢,不被珍惜。也有情商后遗症或者迷信某些男女博弈论的,故作高冷疏离的姿态试探对方,保护自己。

但女主角的口是心非显然更顽固也更复杂。在公众号KnowYourself看过一篇文章,讲“假性疏离”——渴望亲密无间,行为上却总是将对方推开,表现得毫不在意。其中谈到心理学相关研究,小时候与父母形成的依恋模式影响深远,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互动模式其实是对早年与父母之间互动模式的一种“投射”。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幼童时如果父母常陪伴在旁,且总是及时给予孩子回应和关注,孩子会形成安全型的依恋模式。如果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不可预测,孩子会感到强烈的不安与困惑,形成焦虑、矛盾型的依恋模式。而如果父母总是离孩子很遥远,不陪伴、回应孩子,孩子则会形成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回避型的孩子长大后有两种表现,疏离型与恐惧型。而其中疏离型的人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对亲密会感到不适,追求独立,通过一点一点的测试,避免自身的难堪,内心却是极度渴望亲密的,于是日渐演变为假性疏离。

显然,根源是家庭原因导致女主角安全感重度缺失,母亲缺位造成依恋情绪受损,还有内心被母亲“遗弃”的隐秘伤口,自恋损伤,至今没愈合。喜欢和趋暖是本能,也因为缺失而更加渴求,但在亲情中体验的创伤情绪却使得她根本不相信爱情。

发现问题的唯一出路,是面对和解决。丢盔弃甲,练习做本真的自己,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给自己更多的有力量感的积极暗示,带领自己走出自困的密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