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有一种家国思想,但印度人不这样,印度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就像印度理工的毕业生一样,很喜欢去西方闯荡,也往往能够闯出一番名堂,或者成为大公司的高管,或者建立自己的事业,但是对印度-自己的祖国反哺很少。众所周知,印度的国父甘地和尼赫鲁都曾在英国留学,绝对是当时印度的精英分子,因此从建国时印度就形成了精英治国的传统,举个例子,印度最著名的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就是在1951年印度政府仿照麻省理工建立起来的,对这座专门培养精英的学校,印度政府尽全力支持,学校的生源也都是万里挑一选拔出来的,因此这所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个个都是顶尖牛人。

不久前,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印度裔女高管Dhivya Suryadevara担任本公司的CFO,事实上,近几十年来印度高管风靡整个美国,无数大公司纷纷聘请印度人担任本公司的CEO,总裁,CFO等重要职务,比如万事达、百事可乐、微软、谷歌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的CEO都是印度人。
另外印度人也不是靠吹牛皮才爬上高位的,他们是真有才能,比如微软之前曾经度过了十几年的低迷期,2014年,印度的萨提亚·纳德拉接任微软CEO一职,之后微软股价节节攀升,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问题来了,印度裔高管这么厉害,能风靡整个美国,为何印度的经济还这么差呢?
这就要谈一谈印度的历史了。众所周知,印度的国父甘地和尼赫鲁都曾在英国留学,绝对是当时印度的精英分子,因此从建国时印度就形成了精英治国的传统,举个例子,印度最著名的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就是在1951年印度政府仿照麻省理工建立起来的,对这座专门培养精英的学校,印度政府尽全力支持,学校的生源也都是万里挑一选拔出来的,因此这所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个个都是顶尖牛人。
但是很遗憾,学生从印度理工毕业之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坐上去美国的飞机,之后再也不回来了。
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有一种家国思想,但印度人不这样,印度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就像印度理工的毕业生一样,很喜欢去西方闯荡,也往往能够闯出一番名堂,或者成为大公司的高管,或者建立自己的事业,但是对印度-自己的祖国反哺很少。
我认为这种现象可能跟印度曾经长时间被英国殖民有关,众所周知,印度有差不多100年的时间是被英国人完全统治的,英语也因此成为了印度的官方语言,英国人在印度大众心中形象还不错,普通的印度人也不恨英国。
这段经历带来的好处就是印度可以更加容易的融入这个世界,但坏处就是民族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情怀也变得不那么强烈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以色列人和华人,这两个民族的人不论在外国生活多长时间,骨子里还是以色列人和华人,还是要为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而努力、而奋斗。
这就是为啥印度人在国外混得风生水起,但印度还是贫穷落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