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灵山公园“山泉水”水质公布后,引发公众热议。

10月28日,省疾控中心针对本次市民关注的热点,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省疾控中心实验中心健康产品微生物科科长,副主任医师廖春,省疾控中心实验中心理化科副科长,主任技师刘利亚为市民解答黔灵山公园“山泉水”水质监测的问题。

1.做了哪些检测?

廖春:本次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

微生物指标4项

毒理指标70项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20项

放射性指标2项

共96项指标

一般来说,微生物指标主要用于判断水体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或污染的严重程度,毒理指标、放射性指标主要用于判断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主要是用于判定饮用水是否“安全”。而感官性状,通俗的讲就是判断水体是否肉眼看起来“干净”,结合一般化学性指标,能一定程度简单评价饮用水的“质量”。

2.检测了哪8个出水点?

廖春:我们现场勘验,黔灵山公园内及周边山体,一共有大小泉眼20余处,其中12处泉眼出水量相对较大、取水人员较多。结合各泉眼地势地貌分析,判定12处泉眼中有4处系共有水源。最终选取了分布在公园正门口和二桥侧门口的2个泉眼,动物园和熊猫园附近的2个泉眼,铁路沿线的4个泉眼,一共8个泉眼进行采样,分别为:白象泉、二桥门口、动物园、檀泉、二湖、七冲、松林坡、黔灵湖上湖中段出水点(部分称谓为取水群众约定俗成)。

北纬:26°35'28’’ 东经:106°41'43’’

01 白象泉

黔灵山水源地踩点坐标

北纬:26°36’26’’ 东经:106°40’50’’

02二湖(此处有两个接水点,一个水系)

踩点坐标

北纬:26°36’45’’ 东经:106°41’0’’

03松林坡(此处有两个接水点,一个水系)

踩点坐标

北纬:26°36’17’’ 东经:106°40’47’’

04七冲(此处有两个接水点,另一个更小)

踩点坐标

北纬:26°36’9’’ 东经:106°41’24’’

05动物园

黔灵山水源地踩点坐标

北纬:26°36’3’’ 东经:106°41’35’’

06檀泉

黔灵山水源地踩点坐标

北纬:26°35'43’’ 东经:106°41'14’’

07二桥门口(此处有两个接水点,一个水系)

踩点坐标

北纬:26°36’24’’ 东经:106°40’54’’

08二湖下岔路另一侧

黔灵山水源地踩点坐标

3.黔灵山“山泉水”矿物质丰富?

刘利亚:从本次检测的情况来看,暂时没有证据表明黔灵山“山泉水”矿物质丰富。

本次“山泉水”检测依据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结果评价依据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检测目的是判定黔灵山“山泉水”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标准,评估饮用该水是否安全,所以本次检测重点关注的是“卫生”和“安全”指标。当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中也涉及了部分矿物质指标(如:钙、镁、铁、锌、硒等),但从本次检测结果来看,这些“矿物质”指标和平时送检的自来水并无显著差异

4.微生物严重超标危害是什么?

廖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常规微生物指标共有4项,即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本次检测的8处泉眼水样,均检出了总大肠菌群,其中6处检出了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也不合格,提示泉眼不同程度地受到粪便污染,如直接饮用或直接用于清洗生食的蔬菜瓜果,易引发生肠道传染病。

5.那把它煮沸是不是就可以喝了?

廖春:从本次的检测结果来看,目前黔灵山“山泉水”经煮沸消毒后是符合饮用条件的。

本次采集检测的8处泉眼水样,除常规微生物指标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虽然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但对热的抵抗力较弱,经煮沸可基本杀灭该类病原菌。

6.8个出水点水样感官性状是什么意思?

刘利亚:感官性状是对水源是否可作为生活饮用水饮用的初步基本判定。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感官性状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共4项,标准同时规定色度小于15度、浑浊度小于1NTU、水体应无异臭、异味,无肉眼可见物,通俗地讲就是饮用水看起来要“干净”、闻起来无异味。

7.有人说贵州水很硬,是这样吗?

刘利亚:从贵州省疾控中心连续10年对全省饮用水监测结果来看,硬度超标水样几乎没有。

通常所说的水很“硬”,一般是通过烧开水是否容易起“锅巴”来判定。而实验室判定水样是否“硬”主要是通过测定水体中的钙、镁离子浓度来判定。

目前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水硬度的规定是:城市饮用水硬度小于450mg/L,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硬度应小于550mg/L,目前贵阳市民饮用的自来水硬度在250mg/L左右,远低于国家的标准限值,本次检测的黔灵山公园“山泉水”水样硬度范围在45mg/L-375mg/L之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因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所以各地饮用水水质不尽相同,但从贵州省疾控中心连续10年对全省饮用水监测结果来看,硬度超标水样几乎没有。总体来说,贵州因地貌特征导致各地饮水硬度有一定差异,但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据悉,本次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微生物指标4项、毒理指标70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20项、放射性指标2项,共96项指标。一般来说,微生物指标主要用于判断水体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或污染的严重程度,毒理指标、放射性指标主要用于判断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主要是用于判定饮用水是否“安全”。而感官性状,通俗的讲就是判断水体是否肉眼看起来“干净”,结合一般化学性指标,能一定程度简单评价饮用水的“质量”。

廖春说,本次检测的8处泉眼水样,均检出了总大肠菌群,其中6处检出了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也不合格,提示泉眼不同程度地受到粪便污染,如直接饮用或直接用于清洗生食的蔬菜瓜果,易引发生肠道传染病。

省疾控中心实验中心理化科副科长,主任技师刘利亚表示,本次“山泉水”检测依据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结果评价依据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检测目的是判定黔灵山“山泉水”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标准,评估饮用该水是否安全,所以本次检测重点关注的是“卫生”和“安全”指标。当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中也涉及了部分矿物质指标(如:钙、镁、铁、锌、硒等),但从本次检测结果来看,这些“矿物质”指标和平时送检的自来水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从本次检测的情况来看,暂时没有证据表明黔灵山“山泉水”矿物质丰富。

“总体来说,贵州因地貌特征导致各地饮水硬度有一定差异,但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本报记者 张梅 部分内容综合自贵州省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