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十平米左右的屋子里,放着四张床。瘫痪11年老伴靠窗,偶尔起身时,这个窗户便是她外面的世界;45岁脑瘫的大儿子的床对着窗户,让他可以每天痴痴地望着窗口;屋子最里面的床以前是孙子的,现在孙子13岁了,已经不愿意挤在这里了;靠门的床是彭友祥的,挨门近,进出方便,便于照顾一家老小,68岁的彭友祥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每天早上5点先伺候老伴和大儿子吃完饭,再喂好家里的鸡和猪后,彭友祥就要去地里照看两三亩的蔬菜和芒果,拉菜到十来里外的市场上去卖,一直到晚上9点,才有片刻的休息。

12年前,彭友祥的小儿媳妇意外身亡,留下仅一岁的孙子,一年后,妻子因病瘫痪从此卧床不起,之后,小儿子肾病割肾......细数这些不幸时,村里很多人说,如果自己遭遇这样的接连打击,干脆丢下一家人走了算了,但彭友祥说,妻子好的时候是一家人,人家生病了,你就不管了,这种没良心的事,他怎么能干?

聊起妻子,彭友祥很骄傲,“她以前很能干,虽然听力不好但学会了很多字,还给别人代过课。”妻子比他大三岁,现在72岁了,年轻时患过中耳炎,现在几乎失聪。每当老伴来给自己洗漱,妻子都很内疚,“你支气管炎气都出不了了,不要管我们了。”“现在政策好,多活一天多看一点嘛......”这是两人每天的对话,尽管妻子听不见。

孙子已经13岁了,墙上的一张张奖状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儿媳去世后,孙子是他背大的,下田干活、种菜种芒果时,都把孙子背在身上,“当时觉得没活头了,但看到孙子这么小,得把他养大啊!”他说孙子其实有很多奖状,他都舍不得贴在墙上了,怕弄旧了脏了不好看。

现在给妻子和大儿子洗澡,都需要别人帮忙才行了。虽然很累,彭友祥觉得必须做,“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更做不动了,如果我先走了,哪个来管他们?”

小儿子肾病治疗后,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偶尔在附近打点工贴补家用,两三亩地,种蔬菜和芒果,每年能挣1万元左右。作为精准贫困户,一个季度还能领1000多点的低保,彭友祥很满足,这让他觉得可以活着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