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在人的脸上会打下烙印,会一辈子印记在心上。就像我们常说的气质,好坏都印在了人的脸上。

甘肃民勤的石述柱、张生成、杨永奎、陈国军陈建华父女她们,有的是治沙英雄,有的是治沙英雄群体的一分子,但都有着赤铜般的脸。他们,就像是一尊尊沙雕,镌刻在沙漠之上,又像是那些坚强的沙拐枣,在沙漠里散发出熠熠迷人的光彩,珍贵而弥新。

日前,我和北京来的艺术家走进了民勤,遇见了他们,心中升腾起对他们的崇敬。 0

1

石述柱的脸

石述柱是甘肃民勤宋和村人,创建了著名的“宋和样板”,由此成为全国治沙英雄。民勤县治沙纪念馆就建在他的村上,成为人们学习英雄,了解民勤的“朝圣”之地。

在纪念馆,一张石述柱的大幅照片,仿佛挂在墙上的浮雕,令我驻足端详。

整幅照片的焦点全集中在石述柱的脸上,非常清楚地呈现出了一张与众不同的脸。他那眯起的小眼睛和他宽宽的鼻子、宽宽的嘴巴、宽宽而有点散锋的眉毛、宽宽大大的耳朵,还有他浓密的头发和那头发上钻出的几根白发,都是属于他的特征。

他的脸色,就像是黄土地的翻版,一码的褐黄。如果要叫人来判断石述柱是哪里的人,我敢肯定没有人说他是南方人。你想,他的脸色从哪儿看都谈不上白里透红,更谈不上南方人的秀气。好像生来就是黄土地的儿子。

他的嘴巴,就像是一把拉开而又没有上箭的弓,透射出一股子张力,嘴角好像永远是抿着的。好似有一种内在的力量要喷薄而出;好似有一种宏伟的设想预示着发布。

像他这样笑而不发,足以表明他的坚韧。也许正因为有了这份不同,促使他带着人筑起了一道近10公里的防沙带。它们就像绿色丰碑耸立在大地之间,令我起敬!

是的,石述柱是一个纯粹的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治沙造林1万多亩。他曾经与人说:“要豁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所以,他的目光所极,准是治沙这事。

据说,有一次石述柱还差点把命丢了。他和大伙正在沙窝子掘井,黄沙突起,四周的淤沙开始往下滑,在大伙都爬上去后,沙“哗”地埋到了他的腰部,幸好救助及时,才幸免出事。

听刚采访过他的朋友说,到现在八十有二了他还念念不忘治沙,提出身后一定要把他埋在未治愈的沙地上,用身体再保育成活一株苗!你看,英雄就是英雄,哪怕是一点微薄的力量也要奉献出来。

2

张生成的脸

与石述柱相比,全国治沙标兵张生成的五官要白净富态好多。如果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从五官来看,根本看不出张生成是天天与风沙打交道的“治沙愚公”。

张生成的脸盘较大较圆,脸面几乎没有皱纹,至于眼眉耳鼻嘴,也没有与常人有什么区别。身体还有些许微胖。头上戴顶遮阳帽,清爽的白色衬衣,休闲的黑色裤子,脚上蹬着一双休闲皮鞋。这身行头很难与一个18年如一日,压沙造林近2万亩的治沙人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张生成他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官衔也就是个村主任。不同的是,他现在牵头成立了一个治沙专业工程队,算是总经理。但农民的身份没有变,他干的活还是以治沙劳动为主。只是由过去自己治沙,变成了带领别人一起进行工程治沙而已。但这也的确给他带来了角色上的转换。

他对我说,他治沙有他自己的道道。最要紧的是要摸着沙漠的脾性,讲方法去治。为此,他先后摸索出了“大苗深栽”“泥浆蘸根”“一把草一棵苗”“容器苗移栽”等沙漠造林方法,还设计制作了专门栽植沙生苗木的工具,最终使树苗栽得上、活得下,成就了一片片绿洲。

为了亲眼看看张生成说的治沙技术,我们一干人让他组织其他4个人现场操作了一把。几个人很快拿起了工具,熟练地在沙漠中劈出了几道新沟,随后张生成也加入了进来。很快,一块3米见方的草方格就围成了。我们不禁直呼:你们的动作太麻利了,简直就是“沙漠克星”!

是的,他们应该自豪。那一望无际的草方格,是他们一锹锹干出来的;那一丛丛红柳,一簇簇新绿,一株株泛青的棱棱、柠条、水蓬、白刺、黄毛柴等沙生木本,已经把昔日无边荒凉的大漠揉进了绿色当中。

3

杨永奎的脸

杨永奎,甘肃民勤石羊河林业总场的职工,直到退休,他仍然是个普通的治沙工人。他从1968年17岁进石羊河林场后就开始治沙,一干就是一辈子。

杨永奎的头发已经花白,皱纹布满了整个脸,眉毛锁得紧紧的,这些与他曾经的艰辛构成了正比关系。“过去民勤风沙大,没有树的影儿,风吹的人都站不住,到处跑。可以说是‘风吹沙做王’”。他用几句简短的话语,就勾勒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的沙漠是如何的荒凉。

要将沙漠变绿洲,是杨永奎的梦想。每到秋冬两季,他就会和其他工友用劳动来安抚苦难,用汗水激扬希望。而恰是这个时候,风沙会四起,许多时候会一整天喝不上一口水,嘴干得连馍馍都咽不下去。

所以,我从他的脸上既能找到岁月的痕迹,更能看到他对今天生活的满意。他的脸,长长方方、鼻梁挺挺阔阔、眉毛粗粗壮壮、嘴巴方方正正,眼睛也算是双眼皮,个头怎么也有175厘米,典型的一个西北汉子。脸色与石述柱、张生成相差不多,赤铜色,只是更显得凝重,好似心中还有没放下的东西。身板看上去还叫硬朗,两条长腿像两根钢钎,稳稳站立在被他治理成绿洲的地方。

管他的林业局局长觉得他只说了过去,就引导他讲讲现在的幸福生活。听罢,他一下子转过神来很坚定地说道:现在生活好么,啥子都有!这个时候我发现他的脸上有了喜色,神情轻松了许多,有一种来自心底的获得感。可以想到,他是在拿青春做底色,染绿了沙漠,治愈了渴望绿色的人的那一颗颗苦难的心。而他,也一步步走向了幸福朗照的暮年。

4

陈国军陈建华父女的脸

在离开了杨永奎后,我们一干人又驱车到了石羊河林场泉山分场,见到了陈国荣和他的女儿陈建华。父女两代人有说有笑地讲起了他们的治沙故事,脸上洋溢着对过往的骄傲,对当下的满足。

父亲陈国荣脸盘较小,身材也较小,但气色很好。在红扑扑的脸色外面,使得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成了配角。而女儿陈建华则是大脸盘,粗胳膊粗腿,模样倒像个健壮的山东姑娘。她们虽为父女俩,但从脸上看还真一下子看不出有太多的相似处。倒是他们父女俩笑的神情很一致,眼神也都很明亮平和。

陈国荣说,他今年整70,治了一辈子沙,护了一辈子林。他的姑娘陈建华有着跟他一样明净的心。我们问陈建华,为什么还选择治沙护林,没想去选择别的行业?她笑着说道:“过去我爸治沙护林,现在我治沙护林,很正常!再说了,我们不做,怎么能要求别人来做?”哎呀呀,你看看,这就是父女两代人共同的思想。这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呀!

现在,他们的工资高了,在民勤城里也分到了经适房,家里还养了5头羊。我问陈国军养的羊是卖还是自己吃?他连连说:“自己吃,自己吃,不卖!”可见他的生活的确是好了,也安逸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