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撸猫81只,借贷71万,这样的爱好正常么?

喵星人

猫,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宠物,无论男女老幼,也无论南方北方,到处都有养猫的,和狗一起,被称为“喵星人”和“汪星人”,成为当仁不让地国民第一宠物。

尤其是现在都市年轻人,普遍喜欢养只猫猫狗狗的,养猫的俗称“吸猫”“撸猫”,自称“铲屎官”。这都是一种生活情趣,可是有这样以为姑娘,就和情趣毫无关系了。

堕入深渊的猫奴

一个月前,24岁的北京姑娘小井与死亡擦肩而过。身背70万元债务无力偿还,每天被催债电话轰炸,加上重度抑郁症的折磨,她选择让生命与噩梦同时结束。幸好,抢救及时。

小井爱猫,一切因猫而起。今年2月,小井想买一只猫作伴,因而在闲鱼上认识一对卖猫的夫妇。实地探访后,她花2000元买了一只英短,并和那对夫妇一见如故。

前两年,父母相继去世让小井备受打击,并患上抑郁症。得知她的身世,卖猫夫妇对她“关怀”备至,让一度孤独绝望的小井感到温暖,“我对他们深信不疑,哪怕把命给他们,我都在所不惜。后来回想,才知都是话术,都是套路。”

知道小井爱猫成痴,这对夫妇便不断向她推荐新进的猫咪。挡不住诱惑与忽悠,小井陆续买了英短、豹猫、布偶猫等多个品种的猫,单价从几千到数万不等。

猫越买越多,她干脆辞了工作,专心养猫,并打算开一间自己的猫舍。短短半年,她从卖猫夫妇那儿买了81只猫,加上猫砂、猫粮、药膏等费用,共投入数百万。欠银行和网贷平台的钱也越来越多,一家平台额度借光了,逾期无力归还,她便寻找新的平台借钱还上一家,拆东墙补西墙,越陷越深。她不得已卖了爸妈留下的房子,仍补不了窟窿。

她决定将猫卖掉,却发现原本几万元买的号称是赛级的名猫,其实品相不佳,每只最多只能卖三四千元。她这才如梦初醒,立即报警。“我只想把欠款还清,再给这些猫找个好人家。”

“猫痴”是一种病态么?

今天想说的不是现金贷,现金贷只是她爱猫的一种表现。但说出来每个人可能都匪夷所思,哪怕借贷买奢侈品之类的都没有借钱,而且是借这么高利息的钱,去买猫,这个实在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爱猫的人多了去了,喜欢收养流浪猫啊,见到猫就忍不住要撸几把啊,经常去喂养小区、公园、校园里的流浪猫啊。但我们也经常见到很多极端的爱猫故事,例如常年坚持收养流浪猫以至于倾家荡产的,例如这里竟然高息借现金贷买猫的。

那么,猫痴到底是不是一种病态的表现?答案是肯定,宠物痴迷真是一种心理疾病,应该积极主动干预。

“宠物痴迷”。“痴迷(obsession)”在心理学上来讲,是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某个人/事/物,并伴有极大的焦虑感,同时丧失客观性。而当人们无法客观思考的时候,畸形的关系就很容易出现了。

相比于同类,人们是很容易爱上宠物的。但是我现在要说的“爱”,其实是作为主人对宠物产生的一种极端地依赖与痴迷行为。他们丧失了客观思考的能力,甚至企图用宠物去替代真实的人际交往,而这也是病态人宠关系中最明显的一个标志。要知道,不管我们与宠物的关系是如何的融洽,它都不应该挤掉我们想与其他人类互动的欲望。

女孩撸猫81只,借贷71万,这样的爱好正常么?

喵星人

有些曾经受过伤害、有心理阴影的人,就会利用宠物去掩盖自己害怕亲密关系的事实。他们会把宠物当作自己的另一半,不停地想着自己的宠物:“TA冷不冷?饿不饿?是不是无聊了?会不会想我?”,只要宠物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就会感到极度焦虑,甚至最后无法走出家门,并且会在他人抚摸、夸赞自己宠物的时候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与被侵犯感。

而除此之外,对宠物的痴迷还会诱发另一种可怕的现象。“囤宠者”们拥有的宠物数量,其实早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更是达不到最基本的福利标准,充满异味的拥挤空间,地面上满是宠物的排泄物与垃圾,更别说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了。

囤积宠物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一旦失控,往往都是悲剧收场。

带来快乐,才是养宠物的真正意义!

万物互联时代,信息已经不像过去一样闭塞,我们对各种心理、精神疾病也逐渐变得更加了解。原来抑郁症不是太矫情爱闹别扭,自闭症也不是太内向不爱交流。面对所有的与众不同,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到先花时间去了解,再表态,就像对“宠物痴迷”一样。

希望每个宠物爱好者不要在疲惫的生活中忘记我们养宠的初心。当我们决定把一个毛茸茸的小生命领进门,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更是为了给TA们一个永远的家。虽然养宠的日子并不总是轻松愉快的,小家伙们还常常惹的我们又急又气,但是那些日与夜的陪伴、积攒起来的快乐回忆,才是我们养宠的真正意义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