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等到晚上九点钟,炒米粉的食材已准备好,夫妻俩一起下厨,开始做夜宵。于是,从疫情发生起,小两口就坚持每天做夜宵,送给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

疫情当前,我们的不少党员干部、民警、医务人员,日夜坚守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觉睡不好,饭吃不好。在彭水县城金河湾小区,有一对小夫妻,他们从疫情发生开始,每晚坚持做不同的夜宵,送到疫情防控一线。热腾腾的一份份夜宵,温暖着整座城。

他叫黎雪建,她叫冉露。这天晚上7点多,夫妻俩一如往常开始准备着夜宵的食材。丈夫轻切着肉丁和作料,妻子清洗着白菜和米粉。

“今天准备给他们做点炒米粉。”

冉露说的他们不是别人,是包茂高速彭水西疫情防控卡口的十多名防控人员。等到晚上九点钟,炒米粉的食材已准备好,夫妻俩一起下厨,开始做夜宵。这个点是他们做夜宵相对固定的时间点。煎油、加作料、放蔬菜、放米粉,夫妻俩密切地配合着。

“米粉给多炒点嘛,估计他们这么晚也饿了。”“要得,多炒点,还可以多加点蔬菜。”

厨房里,小两口有商有量地忙乎着。不到四十分钟,两锅炒米粉就已经做好了。他们将其分成16份,每份炒米粉还配上了一小盒和汤。夫妻俩拿出厚厚的有保温功能的大袋子,在及时装盒装袋后,换上衣服提着夜宵就出了门。走到小区物管处,他们主动地进行了登记和体温监测。

“体温正常,36度5;体温正常,36度3。”

做好登记测量体温后,夫妻俩风尘仆仆地就上了车。一路上,人员稀少,只有灯光闪烁。送餐途中,天下起了大雨,冉露紧抱着袋子,生怕夜宵凉了。晚上十点多钟,值守人员还在不停地忙乎着,夫妻俩也终于将夜宵送到了卡口。

“赶快吃吧,小心冷了。”

“谢谢、谢谢,非常感谢!”

“你看晚上10点多了,你们还在给他们送这些吃的,还是比较辛苦?”

“和他们执勤的比起来,我们这个真的不算什么,这么大的雨24小时他们都在执勤,他们比我们辛苦多了。”冉露说,她们只是表达一点小小的心意,感谢执勤的为我们付出那么多。

带着小两口心意的夜宵到卡口,值守的人员利用短暂的间歇,扒口热腾腾的夜宵,心里满满都是温暖。张欢欢是卡口的医务人员,她说:“他们这么晚送夜宵,我觉得很温暖,特别感谢他们。”

而在彭水西卡口一直坚守了十多天的民警李海波,更多的则是感动。他说,疫情发生以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关心着他们,而这份夜宵正是他们最盼望的。“真的感动,哪怕我们再苦再累,我们要把这个工作做好,因为那么多人士关心我们。”

十几份夜宵不多,难得的是一直在坚持。小两口说,他们也是从事餐饮的,疫情当前,餐饮店也没有开门,就想着在家做点有意义的事,也算是为疫情防控尽点力。他们商量后决定,每晚给卡口值守的人员送夜宵。于是,从疫情发生起,小两口就坚持每天做夜宵,送给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值守人员的辛苦和不易。

“确实他们太辛苦了,我第一次去看到他们,他们角落上都是堆的泡面。这么冷的天,这么多执勤的基本上晚餐都是快餐,都没有哪样热腾腾的东西吃。”

“他们24小时执勤这种,通宵的晚上都没有吃的,这么辛苦,我们晚上如果能给他们送点吃的话,我觉得这种是最好的,也是体现我一份心意。”

为了让值守的人员每天换换胃口,他们的夜宵也在变着花样做。

“我们10多天基本上都是换作花样在做,每次的做法都不一样,防止大家吃腻了。

“前天我们是做的面块,昨天我们煮的是稀饭。像稀饭也会变着花样做,做点香菇粥、番茄瘦肉粥、绿豆粥之类。反正每天不同样。”

小两口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在一线值守的每个人真不容易,他们在一线辛苦守护的是大家的健康,只要疫情未解除,他们依然会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我们还是打算在疫情结束之前,每天晚上都坚持给他们简简单单的送一点宵夜。”(赵应波 李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