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应急部门:受寒或致免疫力下降,市民寒潮防疫措施要升级)

2月15日上午10时,上海中心气象台把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升级到黄色,这意味着2020年强寒潮来临。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防汛办获悉,当前正处于新冠肺炎防控关键时期,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再次提醒广大市民,防疫措施要升级。

据上海气象部门预计,15日早晨到16日早晨,24小时最低温度降幅可达10-12℃,16-18日早晨最低温度0℃左右,郊区极端最低温度零下2℃到零下4℃,有薄冰,局部地区有冰冻。

气象实况显示,自15日上午10点起,上海的气温就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到了当天晚上6点半,徐家汇站的气温已降至4.1℃,降幅已超过10℃。

除了大幅降温,还有风雨雪天气。15日下午到傍晚,上海已转阴有中雨,上半夜将转雨夹雪或雪,西部和北部地区有中雪(3毫米左右,部分草地可见短时积雪);16日阴有短时雨夹雪或小雪,中午前后转多云到阴,出现道路积雪和结冰的可能性不大。

寒潮会对防疫工作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据上海市防汛办介绍,寒潮对防疫工作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据专家分析,新冠病毒耐冷不耐热,在相对湿度大的低温环境中存活时间延长,更容易导致其传播。

第二,人们因受寒会导致肌体免疫力下降,尤其是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的市民,容易引发相关疾病,从而更易感染病毒。

第三,雨雪冰冻天气容易导致道路结冰,不利于防疫工作的运输保障,且雨水潮湿环境不利于室外公共环境的消毒杀菌。

第四,低温易导致红外额温仪体温测量数据发生偏差,影响体温检测的准确性。

为此,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向广大市民给出四点提示:

第一,市民朋友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一日三餐,保证营养,增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防止引发相关疾病。

第二,居民居家防护疫情,在房间保暖的同时,要注意做好通风工作,室内通风可多次、短时间通风。

第三,外出执行防疫任务,要注意出行安全,提防路面湿滑。

第四,单位和家庭都要注意用电、用气安全,防止发生火灾、煤气中毒等安全事故。

netease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栾晓娜 责任编辑:张媛_NAB666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