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门君,每天几分钟,为你解密生活中的传播学。

  我昨天和几个互联网公司的前辈聚餐,其中一位大哥郁郁寡欢地说,自己周末在古玩市场相中了一副水墨画,结果他刚报完价格,对方就笑着把画给装起来了。他懊悔地说,早知道对方这么爽快,自己就把价格再报低一点了。

  在生活中,无论我们是甲方还是乙方,一定都经历过类似的报价困惑:报的低(高)了,感党自己会吃亏,报的高(低)了,又怕吓跑了对方。

  今天我们不妨来聊一聊,如何在谈判报价中占得上风?

  回忆一下这个熟悉的场景,你逛街进入了一家服装店,门口最新款的卫衣标价2000元,吓的你去翻了翻过季的衣服,定睛一看,一件只需要500元,虽然也不便宜,但是比起2000元来说已经好很多了。你果断去收银台付款,心满意足地走人了。

  客观来说,其实500元也不是小数目,可为什么我们为何萌生出“它不贵”的念头呢?

  在这里,我们就要引入一个叫做“锚定效应”的概念了。它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维固定在某处。

  为什么人们常说“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其实就是“锚定效应”在作怪。

  由于“锚定效应”的原理,所以往往在双方治谈价格时,先开口的那一方会占据优势。因为他树立一个“坐标”后,对方无论是加价是砍价,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坐标展开的,所以涨跌的区间,不出意外,都在开价方的心理预期内。

  那是不是说明,无论什么谈判议价的场合,我们都要做先开价的那个人呢?

  哎,还真不一定。

  爱迪生当年去找一家投资机构推销自己的新发明,他本想报个2000美元的“高价”的,结果他思索了下,礼貌地请对方先报价。结果你知道对方报了多少?40000美元!是爱迪生心理预估的整整20倍!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晕,到底我应该先开口还是后开口?

  其实这是要看情况的。如果你在这个行当掌握更多的信息你就率先报价,赌对方是无知之辈;反之,你就延后报价,根据对方暴露的信息再调整自己的策略。

  那么,新的问题米了,在报价的时候,报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合适呢?

  由于西门君是万年乙方,我就从乙方的角度提个建议吧:提一个比你心理预期高20%的价格。

  这是为什么呢?

  从常理来说,无论你报什么价格,对方都会本能地考虑杀价。如果你报的是原价,就算生意谈成你也会感到遗憾。

  其次,在双方彼此不熟悉的时候,你报的价格折射的是你的传播价值。一个报价200元的人,甚至会会被客户瞧不起。

  最后,当你的报价被对方砍下去后,如果你表现出一个无奈中透着淡定的态度,你就会传递给对方一个信息,你是个随和的人,占了你的便宜他应该感到于心有愧。都个谈判结果,基本上会顺利收尾了。

  我是西门君,希望今天的宣讲对你在谈判中理性报价有帮助。

  想要加群了解更多关于传播学的知识,请在公 众 号《西门君不吐槽》留言“传播学”三个字,即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