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 云雀儿

来源 | 布谷听听(iBookgood)

下周三就是万圣节啦, 说到这个节日,你觉得和自己有关吗?

很多家庭觉得这一天似乎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如果这样想,那你可错过了一个给孩子死亡教育的大好时机。

要知道,死亡教育是我们非常缺乏的一堂课,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不懂得生命的可贵,也只会敷衍的活着,所以家长一定不能忽视这门课。

其实,很多中国家庭不过万圣节,无非是这几个原因:

首先,这不是我们传统的节日,家长觉得中国人没必要过;其次,很多家庭在传统节日都没有太多的仪式感,怎么会过外国的节日;还有就是,恰恰因为缺乏死亡教育,很多人不喜欢万圣节的含义。

万圣节的由来有很多种版本,流传最广的就是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认为,10月31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严酷冬天开始的一天。

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活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让死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

所以,在很多人心中,万圣节就是个“鬼节”,是个带有恐怖气息、和死亡有关的节日。

提起生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敬畏;而提到死亡,大多数人都会心惊胆战。因为在常态的意识里,死亡是一件无比可怕的事情,人人避而不谈,“死”这个字眼,实在忌讳!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单纯幼小的心灵有这种可怕的信息。

然而家长却不能避免,孩子的身边总是会出现死亡,孩子未来肯定要面对死亡。

很多孩子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死亡教育,反而是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慢慢懂得了死亡,可能是在新闻中、可能是在身边人的言谈中、甚至可能是在恐怖片中。

这也导致有的孩子异常胆小,怕鬼、怕自己睡、怕自己一个人待着。即使学习了唯物主义,心里还是会本能的害怕。表面上看是怕鬼,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对死亡的担忧。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的生命历程,客观平静地认识死亡,不但不会增加我们的恐惧,反而会令我们更懂珍惜。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瑞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格林伦奖得主佩妮拉·斯达菲尔特曾经讲述过:

对死亡的恐惧,并不是中国孩子所特有的,在瑞典,孩子同样也会有恐惧感。当孩子们去现代博物馆参观,他们在看到一些关于死亡的图片,会表现得特别有兴趣,他们会想:“这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但是这时候妈妈或老师会出来阻止孩子看这些图片,其实是没必要这样做的。孩子有兴趣,就可以跟他们交流。

她的女儿还在托儿所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的妈妈快要生第二个孩子了,所有人都在期待这个孩子降生。但在接生过程中,孩子却死了。那个时候,大家都会感觉到难过,无法向孩子解释这件事,于是有的妈妈会采取隐瞒,假装这件事不存在,这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共同面对这个话题,也不用禁止孩子哭泣或害怕。应该让他们接近这个话题,了解死亡是怎么回事之后,再让他高兴起来,从一些快乐的角度去想,那些有关死亡等恐怖的事不是不发生,而是从快乐的方面帮助孩子更坦然、自然地接受这个事实。

所以,我们不用刻意对孩子隐瞒死亡的事实,其实孩子也会思考、去感觉这一件事情。

万圣节这个节点,其实就是一个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好时机,这一天虽然和鬼怪有关,但在孩子们的印象中是“不给糖就捣蛋”的日子。在国外,大家为了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这样的日子是有趣的、可爱的,并不会产生恐惧感。

然而,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和孩子谈死亡这件事,不知道从何处开口。

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带孩子看几部关于死亡教育的电影,让孩子经历一次那些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的故事,让孩子自己去领会、去感悟。

接下来,是我们为大家选取的6部关于死亡教育的电影,选一部最适合你家孩子的,陪孩子看起来吧。

1.寻梦环游记(2017)

最适合在万圣节看的影片

推荐指数:★★★★★★

豆瓣评分:9.0

影片简介:

热爱音乐的米格尔不幸地出生在一个视音乐为洪水猛兽的大家庭之中,一家人只盼着米格尔快快长大,好继承家里传承了数代的制鞋产业。一年一度的亡灵节即将来临,每逢这一天,去世的亲人们的魂魄便可凭借着摆在祭坛上的照片返回现世和生者团圆。

在一场意外中,米格尔竟然穿越到了亡灵国度之中,在太阳升起之前,他必须得到一位亲人的祝福,否则就将会永远地留在这个世界里。

关 键 词 :亲情 想念

推荐理由:

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你停止呼吸;第二次是注销你的ID;第三次是没有人再记得你。这是一部最适合在万圣节和孩子一起看的影片,也是最能让孩子了解到死亡意义的影片。

影片除了讲述了一个逝者和生者世界产生连结的故事,更多地还是在表达亲情。说到亲情,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孝道的沉重、亲人间的道德捆绑、人际越界和令人窒息的相处空间。但这部影片会让孩子看见,一家人是以爱维系,用歌表达,长辈和晚辈之间其实可以不强求尊卑,能够平等沟通。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和孩子讨论,在长辈面前是否有压力,如何与长辈沟通。

2. 和孩子讲讲很久以前逝去的人的故事。

2.入殓师(2008)

生者与死者的和解

推荐指数:★★★★★

豆瓣评分:8.8

影片简介:

不得志的大提琴手大悟与妻子过着清贫的日子。某日,一则高薪短工的广告吸引了大悟的注意。大悟来到公司面试,社长二话不说就决定聘用大悟,但却对工作内容避而不谈。大悟在再三追问下终于得知:是入殓工作!

虽然心理上有所忌惮,高额的薪水还是令大悟接受了这份工作。但这样的工作对普通人谈何容易,一方面对遗体的不适,一方面又要对妻友隐瞒自己的工作,小林大悟不平凡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关 键 词 :入殓 细腻情感

推荐理由:

日本人总能抓住人类内心的那份感情,这部电影对于人生死亡的态度,深深地让世界为之感动,影片缓慢细腻,用最实在的真情打动着我们的灵魂。

这部影片可以让孩子看到,如何把尊严还给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通过这最后的优雅仪式与死者和解。死亡,通过入殓师的出色工作,变得不再可怕。孩子会了解到死亡只是一个生命的一部分,对待死的敬意,应该犹如对待生的真诚,举重若轻。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谈谈我们国家的殡葬仪式。

2. 问问孩子是否对遗体恐惧。

3.深海长眠(2004)

重新理解生死的含义

推荐指数:★★★★★

豆瓣评分:8.3

影片简介:

雷蒙在一次跳海运动中出了意外,全身瘫痪。原本英俊壮健的他要在煎熬中度过余生。他忍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过了26年,已经无法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他一再申请安乐死,却无法获准。他请来律师朱莉娅,这个女人在与雷蒙的相处中慢慢认同了他的观点,她不幸也身患绝症,二人更加惺惺相惜。朱莉娅承诺帮雷蒙出版诗集后,就和他一同赴死。

关 键 词 :尊严 自我

推荐理由:

电影表面是探讨安乐死的问题,但细看便会发现电影其实是以“死亡”作为中心,从而展开有关尊严、爱、自我的讨论。

这部影片可以让孩子看到一个一心求死的人的心境,雷蒙不相信有来世,就像出生之前一样两手空空的离去。但是有些事情不能忘记,爱他的人不会忘记。死亡在这里并不悲伤,反而充满了熠熠生辉的生命力。孩子可以在这样的心境里,重新理解生死的含义。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和孩子科普一下安乐死。

2. 让孩子聊聊对安乐死的看法。

4.死亡医生 (2010)

人是否有“死亡权利”?

推荐指数:★★★★★

豆瓣评分:8.5

影片简介:

杰克·科沃基恩是一名备受争议的医生,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亲眼见过无数人为病痛所折磨,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杰克坚信医生的职责不仅是要尽最大努力医治病患,更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他们对死的渴望。

因此,杰克尝试帮对生活失去希望的病人施行安乐死。但是他的做法遭到了普罗大众的一致反对,人们斥责他剥夺病患的生命,更送他“死亡医生”的绰号。

关 键 词 :死亡的权利 医生

推荐理由:

同样是讨论安乐死的电影,但这一部没有以病人的视角,而是以医生的视角,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整部电影中,最令人感叹的并不是科沃基恩的坚持、也不是死去的人的坦然和淡定,而是科沃基恩和他周围人的关系,他与病人是一种纯粹的关怀与被关怀的关系;与朋友和伙伴是一种提携、理解和帮助的关系。

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认为,活着才是最好的,但是当死亡成为一种解脱的时候,人是否有“死亡权利”?在这部片中,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医生一直在抗争的,也是值得我们和孩子一起思考的。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和孩子讲讲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性。

2. 和孩子讨论一下,医生是否有权利决定别人的生死。

5.潜水钟与蝴蝶

学习如何活得更好

推荐指数:★★★★★

豆瓣评分:7.9

影片简介: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向了家庭事业双得意的总编吉恩•多米尼克•鲍比。他的脑干突然中风,继而引发极其罕见、概率极低的闭锁症候群。罹患此症的吉恩全身瘫痪,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动。

他形容自己就如同困在潜水钟里一般,身体被紧紧箍住,无法动弹,而心灵却像蝴蝶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吉恩凭借着左眼和顽强的意志以及语音矫正师的协助,与世界做着无声的交流……

关 键 词 :世界的美好 活出滋味

推荐理由:

这部影片,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看法。在他眼中,世界是美好,值得我们活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活得更好。

即使中风了,身体不能动了,但思想依然可以像蝴蝶一样的飞翔,绝处逢生不仅是活而已,而是活得让自己觉得有滋味,活出精彩。虽然这部电影的题材蛮压抑的,但是里面笑料还真的不少,看起来很轻松,不用担心孩子看不下去。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和孩子讨论一下,人到了那种境地究竟是怎样的感受?

2. 如何乐观面对眼前的困难。

6.濒临边缘的人(2011)

我们不理解死亡,但我们用爱去迎接

推荐指数:★★★★

豆瓣评分:7.6

影片简介:

弗兰克和西蒙本是一对幸福的夫妇,他们拥有稳定的工作、新买的房子,还有一双儿女。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不仅让弗兰克震惊,更让整个家庭都瞬间坍塌——弗兰克被诊断出脑部长了一颗不能动手术的肿瘤。

即将面对死亡的他,在尽力克服着药物治疗和化学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弗兰克所剩时日不多,他开始用手机每天记录下这生命的最后时刻。

关 键 词 :病痛 面对死亡

推荐理由:

这部电影拍得像纪录片,观众要和主角一起渐渐接受死亡即将来临的事实。这样的氛围下,很容易就会让人进入故事的情境。

一个人是如何因为病痛渐渐失去自己,这个过程是可怕的,但孩子也会看到,家人的陪伴在这种恐怖中显得多么温暖,爱的力量比死亡更强大。我们不理解死亡,不懂为什么身体里会长出肿瘤,但我们应该尝试用爱去迎接死亡。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如果见到生病的人,怎样尽可能去照顾他?

2. 如果家人生病了,孩子是否有勇气一起去面对。

在我们的教育中,一直缺席“死亡”这一课。

对比一些有信仰地区对于死亡的哀悼与憧憬,“好好告别”在我们的文化里显得分外不被重视。某些国家对于幼儿园小朋友都有开设“死亡课程”,而我国高校2012年开始才有“生死课”。

在《西游记》中,我们大呼过瘾的情节之一,就是美猴王火烧阎王府,勇销生死簿。

我们惧怕死亡,因而妄想逃避死亡。但正如史铁生所说:死亡是一个必将到来的盛大节日。它终将到来,我们无从躲避。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出生是封面,死亡是封底。我们虽无法改变封面前和封底后的事情,但书里的故事,我们却可以自由书写。

死亡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提醒我们: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对人生负起责任来,需要去寻找能够让你燃起热情的东西,找到自己参与世界并在其中感到价值的方式。

死亡教育是一个大课题,如果你还没来得及想清楚,怎么和孩子谈这个话题,没关系,赶紧看几部影片作为启发,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但要记住的是,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把它当作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