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石岭,位于渝鄂边界大包山和月亮包山之间的山垭中央(现肖家坪林场北部),海拔1836米,地跨肖家坪林场、肖家坪村和黄岩村,该岭上生长着茂盛的华山松和日本落叶松等用材林,西与重庆市的官渡交界。古时为建始北乡的茅田乡和长梁乡的天生等地通往四川巫山的大道隘口。据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建始县志》载:“大岩岭,在县北一百三十里,旧有县丞衙署。”因此原名为“大岩岭”。后来这里之所以又被名为“界石岭”,其原因是这样的。

史载:清乾隆元年(1736),因改土归流,将施州卫改设为湖北施南府,并设来凤大旺、利川忠路、恩施木贡三处县丞署。将建始由四川夔州府划归湖北施南府管辖。由于建始县北部和西北大部地区与巫山、奉节两县接壤,清乾隆元年前,建始为四川夔州府属县时,边界矛盾尚不突出,乾隆元年改土归流后,建始由四川夔州府拨归鄂省施南府管辖,大岩岭一带即由建始巫山县界变成川鄂两省的省界,加上这边界地区崇山峻岭、山深林密,山脉穿插錯纵、地形复杂,边界界线本就没有严格划分,因此,边界纠纷时有发生。乾隆五年(1740),川鄂两省经勘划界线,于大包山北脚下、距大路左侧7尺远的一块蚌壳形岩石上立了界碑一块,碑文为“四川湖北道府蜀州会勘巫山建始分界乾隆五年立大岩岭”。 为此,后来人们就称此地为“界石岭”,“大岩岭”之名遂逐渐被人们遗忘。

但此地远离两县县署,加上交通不便,因此各种民事纠纷及边界纠纷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并很难得到及时解决,致使边界纠纷愈演愈烈,社会治安恶化。有鉴于此,鄂省即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正月,将来凤大旺县丞署迁至大岩岭,由浙江余姚监生邵朝缙随县丞署迁大岩岭任县丞。建始县县丞署县丞属朝廷命官,其职责为辅佐建始县署处理川鄂边界一带县务。署内按制设门子(门卫)1名,马伕1名,皀隶4名,民壮8名,共14名役勤人员。

建始县县丞署设大岩岭后,即奉文筹建县丞署衙门,衙门地址经勘选,定于界碑北侧约2丈5尺远处,即月亮包山南麓,但直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时任县丞张用才申请到资金、动工修建,并于是年秋竣工使用。

史载建始大岩岭县丞署历经县丞19任。至咸丰六年(1856),大岩岭县丞建制才被裁汰,其最后一位县丞冯端礼(河南祥符县监生)调任来凤县知县。据清同治版《建始县志》载,至同治五年(1866),县丞署衙门已坍圮。建始县大岩岭县丞署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设置到咸丰六年(1856)裁汰,共存世70年。现在建始巫山两县的界碑早已被毁,所幸碑石碎块已基本全部找到,碎石拼合后,碑文尚可辨认。且原建始县丞署衙门处,现亦残存有埋于荒草地中的屋基石和散于附近泥土中的青砖和布瓦碎片。

(资料搜集:曹忠贵、黄继波、张绍国 撰写:戴凤庭)(编辑樊淑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