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门又彻底火了!中央、港澳、广东的媒体都来啦,带你一起游江门!

10月25日,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旅游局主办的“侨都江门醉美乡村”大型媒体采风活动正式启动。 来自中央、港澳、全省的近40家媒体齐聚江门,相约“侨都江门醉美乡村”。 10月26-28日,媒体采风团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我市美丽乡村新面貌,串联了江门三区四市最有特色的乡村精品线路,展示了江门全域旅游发展的最新成果。

江门的美景秒杀了无数菲林

↓↓↓

10月26日,

媒体采风团深入良溪村、霄南村等古村落,

开平碉楼与村落,鹤山古劳水乡,

龙潭山风景区等地进行采风活动,

实地考察江门的乡村旅游特色!

一座座绿岛散布在水方格四周,倩影倒映,微风袭来,小雨婆娑……一行人踏上鹤山古劳水乡的小船置身其中零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中国报道杂志社记者陈赞亮感叹:“住在这里就像身处仙境,感觉太惬意!”

良溪村建筑保存完好

良溪村位于蓬江区棠下镇,北宋时期已有人居住,南宗绍兴元年(1131年),罗氏贵祖带领97户不同姓氏人家,从南雄珠玑巷辗转至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873年。良溪村是名副其实的古村落,建有贞节牌坊一座,祠堂两间和一间五部堂,村里至今保留着许多清代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建筑,当年的通商、赶考之路也一直保留至今。

▲良溪柑普茶的手工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媒体代表围观。

斑驳的石墙映照着昔日的辉煌,在看上去并不宽阔的通商古道上,仿佛还能听到热闹的马蹄声、脚步声此起彼伏。《中国报道·民生观察》记者彭彪在参观良溪村后表示十分震撼,“在广东很少能够看到建筑保存这么完好的古村落,这里的祠堂文化十分鲜活有特色。”彭彪认为,这么有价值的资源应当加强保护,不能任由其风化、损坏,“并且,在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最好能保存它的原貌。”

乡村旅游保留侨乡独特元素

除了良溪村,采风团一行还前往鹤山龙口镇霄南村、恩平圣堂镇歇马村等古村落探访。随着乡村旅游逐渐深入发展,这些古村落的历史和故事一个个被挖掘,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江门的古村落,原始气息十分浓厚,没有经过过度商业化的渲染,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历史的梳理也比较详尽,引人入胜。比如村落的祖先如何到达此地,为什么定居于此,对于这些故事的细节和对历史脉络的收集做得很到位,对于当地发展乡村旅游来说,是很大的优势。”黄殿晶说。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新闻主编王君君也认为,江门的文化保护工作做得很好。“我了解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也加入到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既保留了侨乡独特的元素,也让宣传的方向更国际化,让侨乡在世界上更加知名。”

良溪有柑普茶,霄南有甘和茶。每到一地,采风团的媒体代表们都对当地的茶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昨天上午,采风团一行参观了良溪柑普茶的制作过程,来自《经济日报》的记者庞彩霞不停询问现场的讲解员,了解柑普茶的起源和制作工艺:“用什么样的柑制作?一年之中什么时节的柑最适合制作柑普茶?”一旁的彭彪品尝了柑普茶的味道后表示,用新会柑制作出来的柑普茶格外清甜,纯手工制作工艺也让人喝起来感觉安心。

民宿助力乡村旅游

作为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开平碉楼与村落被专家誉为“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到此地,采风团的媒体代表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拍照,记录下一座座犹如古堡般耸立在乡间荷塘绿野中的建筑。开平碉楼已经成为江门旅游最典型的代表景点之一,带动了周边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了民宿,而民宿的发展又助推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塘口空间是一个初创的,立足于乡村实践的国际青年社区空间。这些年,塘口空间的设计团队将这里进行了实体改造,将上世纪80年代的红砖建筑五金厂改造成集活动、讲座、图书、展览和餐厅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中心。并将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钟表机械厂改造成设备齐全的国际青年旅舍。

走进塘口空间,灰色的水泥地板,红色的砖墙,改革开放初期使用的餐具器皿,浓厚的年代感扑面而来。旅舍后院种满了青翠的植物,清爽宜人。《中国旅游报》记者张培琼对民宿十分感兴趣,“这里更像一个青年旅馆和民宿的结合体,将许多吸引人的元素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特色。”

10月27日,

媒体采风团先后来到台山市、新会区,

考察“中国香料第一村”海晏五丰村、

台山中国农业公园、新会区新宝堂等,

实地了解台山乡村旅游资源

以及古井烧鹅和陈皮文化。

他们感叹:侨乡江门“侨”味太浓了!

侨“香”推动乡村振兴

进入“中国香料第一村”——台山市海宴五丰村,采风团被优美恬静的环境所吸引,纷纷用镜头记录,并不停询问植物的种类。原来,这些植物并不普通,它们可以用来制作香料,在台山乃至江门地区非常罕见。“中国香料第一村”以东南亚香料种植、加工、旅游开发为发展方向。项目占地两千余亩,涉及南丰、五丰两个村委会,项目预计总投资人民币1.5亿元。

图片来源:百峰网

在台山市牧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拥军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香料作物种植基地,黄拥军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香料作物的品种。“想不到这里有那么大一片香料作物种植地,这在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第一次见到制作香料的植物,《信息时报》记者郭炜非常惊喜。

郭炜认为,五丰村非常有特点,利用香料种植形成了自己的产业,推动了乡村振兴,“要推进农村产业、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很好的项目。种植了香料作物后,整个基地上了规模,也形成了非常美丽和独特的农村风景,又能带动旅游发展。”

随后,大家还来到台山市伍炳亮黄花梨博物馆,饶有兴致地听伍炳亮介绍黄花梨家具的制作工艺和自己的成长史。《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地方部主任邹锡兰表示,自己虽然来过几次江门,但这是第一次参观黄花梨家具,“很精美很有特色,江门的红木家具产业十分成熟,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农业公园记住乡愁留住乡情

台山中国农业公园今年3月正式开园迎客。作为广东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在本次采风活动中,它向媒体团展现了岭南农耕文化。

走进农耕文化展示馆内,众多珍贵农具文物不仅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农耕文化,也呈现了江门以及台山农耕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底蕴特色。作为五邑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博物馆,该馆还通过图文、雕像、实物、壁画、仿真复原场景、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声光电结合的手段,勾勒出一幅立体的农耕文化全景图。

据介绍,台山中国农业公园运用侨乡村落布局的意境和理念,以记住乡愁、留住乡情为宗旨,依托原有田园肌理,高标准、高起点设计规划了融农业观光、生态游憩、文化体验、田园度假功能为一体的侨乡文化旅游村落。

看到公园内一大片美丽的稻田,《经济日报》记者王蒙感叹:“很美,很大,很亲切!江门不同的村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建议做好统筹规划,加大宣传力度,优化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和广州、深圳等城市对接好,大力发展旅游业。”

感叹“陈皮香”

古井烧鹅是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独特之处是在其烧制的工具——荔枝柴和古式瓦缸。在新会,在讲解员带领下,大家考察了古井恒益烧鹅,参观古井烧鹅鹅种——乌鬃鹅,并参观了烧鹅炉,了解从泥炉到新型炉的演变。

△古井烧鹅所用的鹅种——乌鬃鹅引起了记者们的兴趣。

“太香了!”来到新会新宝堂,一股浓厚的陈皮香味扑面而来,不少记者发出感叹。在讲解员带领下,记者们参观新会陈皮非遗文化展馆,了解并品尝陈皮系列产品、柑普茶,品饮陈皮酵素产品……不同功效和类别的陈皮产品引人注目,记者们纷纷拍照、品尝,场面十分热闹。

“我对陈皮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第一次吃到了干陈皮,第一次知道陈皮有那么多的功效。”品尝了古方陈皮、川香陈皮、甘草陈皮等不同风味的陈皮后,《澳门商报》记者韩伟锋感慨道,“我看到很多人在制作陈皮,感受到这里浓厚的陈皮文化,希望能把江门的特色产品进一步推销出去。”

10月28日上午,

媒体采风团先后来到

新会宝骏小冈香业城、新会葵博园,

了解不同类型的香,体验小冈香文化,

观赏葵艺制造工序,了解新会葵文化。

10月28日上午,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宝骏小冈香业城,参观体验区、展示区、机械区、图文介绍区、原料区、创新区、收藏区等几大区域,认识了解不同类型的香,体验小冈香文化。

媒体记者在体验区里体验上千年文化历史的手搓香工艺。《中国旅游报》记者张培琼不但体验了手搓香工艺,还体验了香薰蜡制作。她说,以前只知道香怎么用,但不知道怎么制作,“这次活动,让人感受到小冈浓厚的香文化。”

在本次采风活动最后一站——新会葵博园,大家观赏葵扇、葵工艺和实用品三大类葵艺产品,了解葵艺制造工序,体验用葵制成的“葵龙凤翅笔”写字,进一步了解新会葵文化。

江门的美是多种多样的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色

趁着天气正好

何不沿着这条“大咖线路”游江门呢?

攻略都为你准备好了

戳下方蓝字即可查看

↓↓↓

新发现!这份江门游玩全攻略太实在了

来源:江门日报(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黎禹君)

责任编辑:曾素娟  美编:刘悦 猜你喜欢

1.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2.定了!今年教师职称将这样评!江门的中小学老师们要注意...

3.“别人家的办公室”,成了设计师、大咖眼中的网红

4.青苹果小记者培训季来了!快来get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