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玉屏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今贵州、贵州都市报

玉屏:秋后喜算丰收账,老陈的贡米“生意经”

这些天,老陈很是高兴,上门购买贡米的顾客络绎不绝,忙都忙不过来。

院坝里,打米、装袋、称米,花甲之年的老陈夫妇,干起活来可不含糊。

9月,郭家湾村民在割稻

老陈名叫陈应龙,家住郭家湾村陈家组,是组里当之无愧的贡米“种植能人”,所出产的大米口感清香、色泽润滑、营养丰富。从刚开始的愣头青到现在的“种植能人”,老陈花了20余年的时间。

割稻

“从9月开始收稻谷,就有人陆陆续续来买了,年前不到就全部卖光了。看着辛苦劳作而得的贡米被大家争相购买,老陈妻子很是激动。老陈家的贡米总是供不应求,由于贡米产量有限,很多的顾客带着满心期待上门、带着遗憾而归,只得把心中对贡米的期待压下,等着来年品尝美味。

9月,郭家湾村民在晾晒稻谷

“之前可不是这样的。”说起贡米现在的销量,老陈感叹道。20多年前,老陈抱着满心期待开始了贡米的种植之路,5月播种、6月插秧、9月收稻,很快,贡米全部卖出了,但丰收的喜悦却被惆怅替代,贡米厂来家里收购了全部贡米,无奈于收购商将价格压得太低,大家辛苦一年没有什么赚头;九几年,时任村长的老陈收集村里种植户的贡米,卖给大龙发电集团,一斤赚1至2毛钱,妻子嫌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不久,大家便自己散卖了。老陈靠着自家贡米上佳的口感和郭家湾“贡米之乡”的美誉,开始了自家的卖米之路,刚开始,顾客很少,但凭着上佳的口感,陈应龙家的贡米很快有了一批“忠实粉丝”。

陈龙应家刚出的新米

战友王强是老陈家贡米的“忠实粉丝”之一,每年出了新米,他总是第一个上门购买,买上个几百斤给在贵阳的女儿和兄弟寄去解馋。

自去年村里组组通公路修建以来 ,老陈家的顾客不仅局限于郭家湾村周围,还新增了不少来自新晃、铜仁、贵阳等地的顾客。路通了,口碑传出去了,销路自然也就扩大了。

陈龙应妻子在称米

老陈家只是郭家湾村发展贡米种植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指引下,郭家湾村大力发展贡米种植,村里527户人家中绝大多数都大力发展贡米种植,下一步郭家湾准备引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届时,郭家湾的贡米会有更多的“忠实粉丝”。

种贡米,全国各地都会,为什么郭家湾的贡米深受大家青睐?

陈龙应正在给客人装米

“工序都是一样的,但是从选种到施肥都很讲究。”同样的工序,经过20多年的摸索,老陈从中摸索出了一些门道,总结出了种出口感上佳的贡米秘诀,选种时要选择稍微带点糯性的杂交种,郭家湾地理位置优越,日照充足,土壤肥沃,还有无污染的地下水补给,施肥则以农家肥为主。贡米种植过程细致点,产出的贡米质量才会上佳,才能卖出好的价格。

老陈的帐算得很仔细,以自家贡米的口感,每斤能卖4至5元不等,7亩地70多担谷子,每担谷子100斤,除去细米和米糠,每担能打出65斤米,70多担能打出近5000斤的米,除去自家吃和送人的,一年劳作下来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他坚持了20余年。

由于利润可观,今年老陈家6亩地全种上了贡米。

作者:熊水英、杨芬南 全媒体记者:付加娣

编:季佩佩 校:张丹 马吉 鲁廷红 审:胡攀学 姚磊

觉得不错请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