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因条件受限,需要借别人的名义来买房或贷款。然而借名买房本身又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并非所有借名买房行为都会被法院认定为有效。那么借名人应该如何防范借名买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呢?

常见借名买房原因

生活中这种借名买房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什么有些人明知借名买房有风险却一意孤行呢?

一是借名人不具备购房资格。该情况多发生在限购政策下

二是因年龄、不良信贷等原因导致个人无法办理银行贷款。由于银行贷款政策,一些人虽有购房资格,却因年龄较大或有大额贷款尚未偿还等原因无法通过银行的贷款审批。

三是为享受低价购房的优惠而购买各种福利房。例如一些单位对内部职工购房往往存在优惠条件,如团购、集资建房,交易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使得有需求的人借用单位职工的名义低价购房。

借名买房存何隐患?

没有资格购买福利房或保障房、或为了贷款借用他人名义购置房产……各类“借名买房”看似不得已而为之,实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小编通过梳理近年来此类典型案例,看看借名买房到底存在哪些风险?

一、无书面协议,登记人否认曾约定借名买房。因为借名买房的双方多为亲友,基于感情信任,多为口头约定,较少签订书面协议,而登记人因利益驱使有时会否认借名卖房。

二、登记人拒绝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使借名人蒙受损失。

三、因登记人原因而导致房屋被处分或分割。如:登记人离婚,其配偶主张房屋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应分割;或登记人负有债务而致房屋被查封,再或登记人发生意外导致产生继承纠纷等。这些情况下,借名人很难得到房屋,一般只能要求返还房价款、违约金,而不能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取得房产。

四、登记人将房屋转让给第三人。由于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第三人有理由相信登记人为房屋所有权人,如第三人不知是借名登记,则借名人就面临丧失房屋的可能。

如何防范借名买房风险?

虽然借名买房存在较大的风险,但是不少人因为条件受限还是甘于冒险,那么该如何防范借名买房的风险呢?

1、如果确实需要采取“借名”方式购买住房的话,那么借名人要和登记人签好协议,以书面方式确定该房地产的实际出资人和权利人。同时借名人在购房时应当从自己的账户支付房价款,并保留好付款单据。日后如若发生纠纷,借名人可凭书面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2、借名人还可与登记人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就该房产做一个抵押,由登记人将该房产抵押给借名人。这样登记人就无法跳过借名人擅自出售房屋和损害借名人的利益。

如遇纠纷 出资凭证是关键

尽管房屋产权登记在他人名下,但借名人仍可以凭借付款出资证明、借名买房协议等能够证明自己是实际买房人的证据,要求登记人按照借名买房协议的约定交付房屋并办理过户手续。

在借名买房案件中,借名人若想得到法院的确认,一定要注重证据的留存。借名买房人要提供有效的出资凭证,比如银行转账凭证,或者是被借名买房人出具的收款凭据等。法院审判中,出资凭证必须能够充分证明购房款确实是由借名买房人实际出资,证据不能存在瑕疵,这样才能得到法院的认可。

另外,双方还应签订一份有效的《借名买房协议》,在协议中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要注意,协议内容要阐明借名买房关系、实际出资人、房屋归属及过户等内容。

登记人也存在法律风险

最后还需提醒的是,出借姓名的登记人也同样承担着风险。出借自己的名义给他人购房或按揭贷款,会在房屋产权登记部门留下相关的购房记录,在银行也会有按揭贷款的征信记录,势必影响到将来自己购买房屋,而一些原本能够有的优惠政策也无法享受到了。如果借名人按揭还款不及时,还会有损个人的信用记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