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决赛日期的一天天临近,俄罗斯世界杯热度也渐入高潮,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持续一个多月的热度,让全世界足球迷都进入了一次狂欢。但宴席总有散去的一天,在决赛之后,体育领域的关注点将很快从世界杯转向其他赛事。世界杯的商业逻辑大多建立在观赛的基础上,这也是央视和各大媒体平台争相抢购世界杯版权 的原因所在,而在世界杯之后,人们在回味比赛之余,将逐渐把对于世界杯的观赛热情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来,从而产生更多的体育需求。因此,世界杯对于的体育 产业的价值远远不只在这一个月,世界杯之后“余热”,或许将为各体育公司提供意想不到的机遇。

世界杯能够带来体育产业“变量”可以体现在如下三大趋势上:

第一,足球及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

足球是世界杯的主题,也是中国体育事业、体育产业近年来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中国,或许没有哪个项目能像足球一样吸引如此多眼球,让与体育相关和不相关的多个行业都如此垂青。

在俄罗斯世界杯上,由于强生、嘉实多等国际足联长期合作伙伴的退出,国际足联一度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但7家中国赞助商的加盟让国际足联又挺直了腰杆,在2018年世界杯,除了层出不穷的精彩比赛之外,大量的中文广告牌也成为了赛事的亮点之一。

世界杯后总会迎来反思,尤其是在近邻日本和韩国在世界杯上均有亮眼表现的情况下,中国的 职业联赛和青训系统建设,也势必迎来一次改革的契机。从传统上看,因为职业足球的羸弱,中国的体育赛事服务、场馆运营、球员经纪等产业一直处于一个相对较 低的水平,随着近年来高层对足球的重视,以及教育部门、体育部门接连*的十余条政策,中国足球势必将借世界杯的热度进行另一轮的软硬件升级。尤其是在职业 足球、校园足球的各个软件环节如足球培训、足球赛事组织、足球媒体等领域,在起点较低的情况下,将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这其中,足球培训是一个重点。在2017年末,教育部宣布已在全国创立了校园足球特色 学校20218所、试点县(区)102个、综合改革试验区12个,并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竞赛制度。这意味着,原本计划在2020年 完成的“两万所”目标在2017年即提前完成,而在2018年4月,教育部又发布了一则十分耐人寻味的消息,即8所学校被取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资格,这也说明,校园足球的发展将从注重“数量”升级为注重“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训出优秀教练员、优秀运动员的培训机构,将成为资本青睐的热 门。

第二,健身与路跑延续火热

有句玩笑说足球就是一群需要运动的人看着一群需要休息的人在运动,但回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看过了一届精彩的比赛,赛后产生健身热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事实上,这种热情所产生的产业潜能已经在某些方面得到展现。

近日,互联网健身平台keep正式宣布完成1.27亿元的D轮融资,成为沉寂两年之后完成中国健身领域最大一笔融资,keep的辉煌战绩为2017年遍地哀鸿的体育产业投资领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路跑领域,同样是各种大动作。7月5日,中国路跑最具规模的企业之一智美体育与北体集 团举行战略合作发布会,宣布启动战略合作,共同投资智美体育场馆运营(深圳)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入局路跑产业的智美,至今已经成功运营了200余 场大型城市马拉松。通过这次合作,智美和北体集团意图对接双方软件硬件资源,以体育场馆为承载平台,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体育 运动健康云,为场馆用户构建从赛事到日常运动、从培训到智能装备、从场馆到户外、从社区到家庭的包括体育消费在内的各类消费场景,打造从投资到建设再到运 营的全产业生态闭环。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健身与路跑作为世界杯产业链的后续部分,作为普通中国人越来越能接受的体育大消费场景,与智能化科技叠加,将会爆发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能量。

第三,体育旅游产业链向更广范围延伸

由于俄罗斯在对华签证方面的政策十分宽松,本届世界杯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球迷前往俄罗斯现场观战,据统计,中国球迷买走了多达4万多张俄罗斯世界杯球票,购票数量排在全球第九。

一场比赛,就是一条产业链,在体育旅游产业链中,门票消费仅仅是其中一环,因为比赛而撬 动的交通、餐饮、住宿、娱乐、文化消费等项目,累计起来十分可观,据媒体报道的样本,一对中国夫妻在俄罗斯看球游玩一周下来的消费大概5万人民币。以体育 为载体,旅游产业链大有文章可做。

世界杯在体育旅游方面为体育产业从业者们打开了新的思路,在世界杯之后,会不会继续有“奥运游”“英超游”“F1游”“法网游”“NBA游”等等项目催生出来,以及国内由马拉松热不断带动的城市文化游,将十分让人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