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隔七年再次访华。访华前夕,安倍首相在多个场合强调,要通过此次访问“把中日关系提升到新阶段。”

经贸合作一直是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此次安倍访华取得了哪些经济领域的新成果?两国达成的新共识,签署的新协议将把中日经贸提升到怎样的“新阶段”?对此,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张季风在《人民中国》发表了他的看法。

安倍首相时隔七年来华访问,意义重大,经贸合作可以说是此访的重头戏。此次随安倍来访的有500余位日本商界领袖,这不仅释放了日本经济界愿同中国加深合作的意愿,也说明此次访问有望实实在在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安倍首相访华期间,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也出现了不少新趋势、新亮点。

首先,两国经贸合作的范围更广、影响更大了,这主要体现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过去,中日经贸合作中曾有“三角贸易结构”这一说法,即中国从日本进口高端零部件,在国内组装后出口到欧美日等最终消费市场。如今,中日间经贸合作已从“三角贸易结构”发展到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新增长点,为两国务实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份访日时,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谈中决定设立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机制。9月25日,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就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方向和政策以及推动具体合作项目等充分交换意见。安倍访华期间,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如期举行,两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签署了50余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80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两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必将成为中日务实合作的新支柱。

10月26日上午,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两国各界1500多名嘉宾出席论坛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都肩负着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重要使命。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已经跨越了中日两国的国界,对世界经济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其次是两国经济合作水平提升了、合作深度增加了。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支持双边经济和金融活动发展。过去,中日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贸易和投资等民间合作领域,而今已经进一步深化到了金融等政府层面的合作。

时隔5年,中日重启货币互换,协议规模达2千亿人民币

中日两国通过货币互换促成的深入金融合作,无论是对自身经济的发展和两国关系的改善,还是对维护亚洲金融稳定、促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而言,都将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最后是两国的经济合作方式正在由垂直型部分转为水平型。过去,中日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日本处于产业链条的高端,中国处于中低端,两国因各具优势、互补性强而形成了垂直型合作。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两国间的合作也开始逐渐扩展到了人工智能、IT、“智慧城市”建设等水平型合作领域。访问期间,两国还建立了创新对话机制,明确了要进一步加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相信通过两国持续释放合作潜能,中日双方可以实现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互利共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