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天文周历

原创: imufu

作者:杨伯顺

校对:王婧彧 王茸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秦始皇本纪》

古时,荧惑守心是不祥天象之一。古人认为,荧惑守心发生时,轻者天子失位,重者皇帝死亡。这不啻给这种天象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那么,荧惑守心是什么,它的成因究竟如何?

➢ “荧惑守心”简介

火星,因其微红色似荧火,而光芒时亮时暗,轨迹行踪不定,故在古代得名“荧惑”。 因为火星在地球的轨道外侧,所以运行速度相对地球较慢,因此在天球上会形成上述的轨迹。古人将整个过程分为“顺行——留——逆行——留——顺行”五个阶段。

火星视运动概念图

图片来源:http://www.15yan.com/story/iFg5b1pbE0j/

在顺行与逆行的分界,也就是“留”这个阶段,由于地球与火星的位置关系,火星看起来会像是短暂地停住不动了,这也是“留”得名的原因。火星如果在“留”的阶段恰好位于心宿,便称之为“荧惑守心”。

心宿,东方苍龙七宿之一,代表苍龙之心;心宿有三颗星,其中心宿二最亮。心宿二,也就是西方星座中天蝎座阿尔法星,它是一颗红巨星,其颜色也是红色,也是一颗一等星。心宿二也被称为“大火”“大辰”等,在古代钦天监星占中代表天子、天王、大丞相等,是一颗比较重要的星。它的英文名字为Antares,是“Anti”和“Ares”的合成词。Ares是希腊文化中战神与火星的名字,因此心宿二的西方含义便是“火星的敌手”。当火星的亮度不是那么亮的时候,足以以假乱真。

2001年“荧惑守心”轨迹图

图中每一个点代表一天,在“留”的阶段,火星视运动相对慢,点比较密集。

➢ 错误的记载

荧惑守心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象,但是古人认为一旦发生,便意味着将要发生重大灾难,因此,每逢荧惑守心,史官必定会慎重地记录下来。但有趣的是,史官可能秉持着“宁记错也不放过”的原则,导致23次记录中17次都是错误的。也许只是因为史官们天文知识过度匮乏导致失误,比如把木星当成火星,记错时间,或者把其他宿当成心宿……总之,我们可以替古人找出一些原因来解释他们为什么会记错。但是——有4条记录非常诡异,根据现代天文计算,在记载时间并没有什么可能导致误会的特殊天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史官记录下“荧惑守心”这么重要的天象呢?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这四次错误的记载!

(1)《汉书·天文志》记载在公元前195年春, 荧惑守心,农历四月刘邦去世。但现代天文模拟表明这一年春天火星在壁宿(双鱼座)、毕宿(金牛座)之间;而且没有发生留守情况。

公元前195年春火星运行轨迹图

(2)《晋书·李势传》记载在公元344年——349年之间发生了荧惑守心,而对应了成汉李势、后赵石虎之死。

(3)《新唐书· 天文三》记载公元869年春,荧惑逆行守心。

(4)《明史· 天文二》记载公元1398年十月,荧惑守心。

以上四次,经过模拟,均没有相对应的实际天象。

难道说,这四次记载,只是史官们为了迎合某些事件而凭空捏造的吗?

➢ 周期性——新星爆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问题近年来有了一些线索。

国家天文台武家璧先生研究发现,这四次天象之间的时间差存在着惊人的巧合——其平均间隔都在530年左右!

“荧惑守心”记录时间

这就意味着:这四次并不存在的“荧惑守心”,可能是某一周期性天象;因发生在心宿这一区域,史官将其误认为“荧惑守心”。武先生认为可能是同一颗古新星爆发——心宿二伴星。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新星爆发总是发生在双星系统中,而心宿二在心宿三星中唯一具有双星系统,它的伴星是一颗蓝矮星。

2. 一般新星爆发会增加7—9个星等;而心宿二伴星星等为5.4等,如果增加约8.3个星等(到-2.87等),和其主星(1.2等)的复合星等将是-2.9等,即火星最亮时候的星等。所以,它们被误解为“荧惑守心”要求的星等增加,符合一般新星爆发的规律。

3. 新星爆发需要吸积外界物质。而心宿二质量巨大,不断抛出大量物质,在其伴星周围形成气壳,能够为其伴星提供吸积物质。

4. 心宿二双星系统存在的特殊吸积机制,可能使心宿二伴星成为一颗再发新星。

➢ 来自商朝的线索

同时,作者提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超)新星记载。商代武丁时期有一则甲骨文记载“七日己巳夕X, 有新大星并火”,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天学卷》中谓此片甲骨“确为遗留至今的最古新星记录”。

甲骨文记载“七日己巳夕X, 有新大星并火”

图片来源:“荧惑守心” 问题之我见. 武家璧

该记录年代在公元前1350——前1300年之间,从公元前1300年到前195年之间相距1100年,如果在中间(750BC)漏了一次记载的话,这两个时间段平均是550年,与530年相差不多。因此,这也是一个可能的证据。

➢ 后记

答案似乎已经明朗了,但是,从最后一次记录(1398年)至今已经有620年之久,为何在1928年左右没有检测到这颗新星的再次爆发呢?这个问题也许将在未来会有更明确的答案。

我国是世界上古代天象记录最丰富、最完善的国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天象非常重视,所谓“天垂象,示吉凶”,天上的任何异常都被认为与国家、与统治者的命运休戚相关。天象示警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虽然并非一种理性的思维,但却深深影响了我国古人的世界观。

古人留下的丰富天象资料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对当代天文学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价值(本文便是一个例子)。除此之外,天象记录也能够使我们精确定位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年代,如武王伐纣记载的彗星,如果是哈雷彗星,那么伐纣年代便是公元前1056年,当然这个只是如果,具体答案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天文学史上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各位小伙伴们对天文学史有兴趣吗?欢迎留言!

【参考文献】

1. 武家璧. “荧惑守心”问题之我见[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9, 30(1):83-88.

2. 江晓原. 天学外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END///

版面编排:琇 茹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号:astronomycn

绚丽的猫爪星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