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朱刘姐生育了两个孩子,却带大了四个孩子。

说起这家人,聊城市高新区许营镇朱庄村的老老小小都止不住叹气,但更多的是对朱刘姐和她老伴的夸赞——这对年近六旬的夫妻,支撑着两个家庭的生活。

因为弟弟弟媳都患有精神疾病,11年前,朱刘姐的侄女丽丽刚出生,就被她从医院抱回了自己家。8年前,侄子程程出生时,也是这样。从那以后,朱刘姐和老伴开始抚育四个孩子。从此,她是两个女儿的“妈”,她也成了侄子侄女的“娘”。

朱刘姐收到爱心善款,眼睛湿润了。记者 赵艳君 摄

朱刘姐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侄子侄女健康平安地生活,而自己和老伴,甚至是两个女儿将尽最大努力,陪伴两个孩子直至长大成人。

坚强姑姑供养侄子侄女

两个孩子习惯喊她“娘”

10月28日9时30分许,朱刘姐骑三轮车带两个孩子,拿着鸡蛋和小米粥,急匆匆赶到老母亲身边——弟弟弟媳一早外出,那个时候,双目近乎失明的老母亲还没吃早饭。

说起朱刘姐,邻居都对她赞扬有加,他们都知道,这个坚强的女人为娘家付出了太多。

朱刘姐父亲早逝,弟弟患有轻微精神疾病,成年后,又娶回同样患有类似疾病的媳妇。再加上年迈的母亲,朱刘姐遵从亲戚朋友的劝说,嫁与同村朱树忠。很显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方便照顾娘家人。

好在,朱刘姐嫁对了人。

不多言多语,只知道闷头干活。这是朱刘姐对丈夫朱树忠的评价。这句话她反复说了很多次。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因为要接送丽丽和程程去学校,朱树忠无法去离家太远的地方打工,只能在附近工地上做些建筑活。

即便是这样,他也承担起了养育四个孩子和照管妻子娘家的重任。更值得一提的是,朱树忠对妻弟家的两个孩子,同样视如己出。

朱刘姐说,两个孩子还年幼的时候,见两个大姐姐喊“爸爸妈妈”,也会跟她们争抢着喊“爸爸”“娘”,到今天,他们早已习惯自己有两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娘。只不过,因为天天跟随在姑姑身边,对他们而言,“娘”显得更为亲近。

女儿承诺接力爸妈

照管弟弟妹妹长大

虽然日子很苦,但身边有老伴的支持,女儿乖巧懂事,朱刘姐感觉生活并不是太糟糕。

两个女儿,一个大学毕业了,一个大学在读,从小到大,她们并没有让父母有多费心。反倒是丽丽和程程,牵扯了朱刘姐和老伴不少精力。

先不说一日三餐,单是每天去学校来回四趟的接送,就要占用他们很多时间。也正因为这样,夫妻俩不能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挣大钱”。

因为长期劳累,朱树忠患上疑似静脉曲张的疾病,双腿常感觉疼痛。为此,两个女儿苦劝父亲去医院诊治,但朱树忠一直推托。朱刘姐知道,他是舍不得耽误时间,当然,更舍不得花钱。

两个女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们明白父母的辛苦,于是便向父母承诺说,不用担心丽丽和程程两姐弟,日后,她们会接力照管,抚养弟弟妹妹长大成人。

对于女儿的承诺,朱刘姐说,她相信她们可以做到——两个姐姐日常对弟弟妹妹的疼爱,她都看在眼里——

每年刚进腊月时,姐姐们就会从网上给弟弟妹妹购买新衣新鞋,寄到家里;放假回来,姐姐会耐心地给两个小家伙补习功课……

显而易见,在一起生活那么久,两个孩子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家。

爱心组织筹集善款

为“最美姑姑”点赞

10月28日那天,聊城爱心驿站志愿者走进朱刘姐母亲的小院时,丽丽和程程正在照顾奶奶吃早饭。正如朱刘姐说的那样,两个孩子聪明可爱,很是懂事。

看得出来,两个孩子跟姑姑相当亲近,8岁的程程正是好动的年纪,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刻也不闲着。出了满身汗之后,依偎在姑姑身边撒娇,嘴里喊着“娘,我渴”。

年长他两岁的姐姐丽丽,自然更为懂事一些。听到弟弟喊渴,丽丽马上刷干净一个瓷碗,从院子里的水缸中盛出一些水,照顾弟弟喝下。

在朱刘姐和志愿者沟通交流时,丽丽也时不时蹭到姑姑身边,用手拂一下姑姑的头发,让它们看起来不那么散乱。

见此情景,聊城爱心驿站志愿者为孩子的乖巧深感欣慰,更多的是为这位“最美姑姑”点赞。

之前得知朱刘姐的善举时,聊城爱心驿站志愿者第一时间为这个家庭进行了捐款,短短几小时就筹集到4130元善款。

从小院走出来时,聊城爱心驿站负责人韩德俭很是感慨:“什么叫爱,什么叫亲情,一对本来可以过自己小日子的农村夫妇,却长久地扛起了如此重的担子,这种大爱在驿站帮扶过的贫困家庭之中当为首例”。

弟弟住的院子完成了危房改造,侄子侄女解决了低保问题,村里的乡亲对一家老小很是照顾,提及未来的生活,朱刘姐说,孩子慢慢长大,日子会越来越好。

记者 赵艳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