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1路火车北站——新南门

电2路西门车站——九眼桥

电3路通惠门——牛市口

电4路火车北站——中医学院

电5路火车北站——九眼桥

60年一甲子,1952年7月1日,成都市第一辆公共汽车由盐市口出发,揭开了成都公交的历史。

在“花甲”之年的公交历史中,有一段“青壮年”的难忘回忆:

1962年到1996年,在盐市口、九眼桥、通惠门、火车北站,随处可见拖着“小辫子”穿梭的无轨电车。

1962年1月1日,成都无轨电车开通,带着的“帽杆儿”,穿梭在主要街道上,给老成都人留下许多亲切记忆。

1996年6月12日,成都无轨电车走完了35年历程,正式退出城市营运。

成都成立无轨电车筹备处

20世纪60年代初,有的公交车背着黑色大汽包,因汽油短缺常常不能发车。为解决运力运量矛盾,1960年成都市政府决定利用社会福利投资债券,成立了无轨电车筹备处。

无轨电车线网基本采用单臂悬空线路,需用大量钢管,当时成都无法解决,工程技术人员便采用钢线横绷方式架线。

万福桥至火车站一段道路宽,又要过街心花园,横绷拉力大,采用左右单臂线路。没有管材,便用两个三角铁并拢支撑。

电车所需材料种类烦多,上级单位和全国兄弟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重庆公交公司派工程师指导架线,西安电车公司帮助代培电车心脏整流站值班人员,上海、北京电车公司加工生产电车、滑触线……

1961年12月25日晚,成都电车实现送电试车。

1962年铰接式无轨电车正式通车

1962年1月1日,10辆红色的铰接式无轨电车驰上了火车站至盐市口的大道。《四川日报》即日作了详细报道:“现在行驶在第一线的电车,车身宽长,车窗宽大,空气流通,前后有三个车门,车内安有46个人造革沙发式座位,车内两侧正面的顶上,以及座椅上都有扶手,大人小孩撑扶很方便。”

当时的无轨电车开行两条线路,盐市口至火车北站、九眼桥至通惠门,票价很便宜:4分钱坐两个站,1毛2可以坐全程。

电车开业,如同“下饺子”,成都人风趣,发明很多词汇形容坐电车拥挤:翻栏杆上车的叫“越南”,估倒上车的叫“古巴”,在车里又挤又压的叫“几内亚”。驾驶员态度也好,驾驶室里“插笋子”,可以多站10个人。一趟车竟能挤下近200人!为了能够多装人,电车加挂车厢变成“3节棍”,但摆动得太厉害,还是被淘汰了。

电车车队老队长易作林回忆说,因为无离合,不用换挡,加速还得慢慢踩“油门”,不然车子就会一下子“飞出去”。有的年轻司机喜欢一路踩油门,快到站的时候才松油门,进站时再踩上一脚刹车,这时全车人“扑爬跟斗儿”。

电车的“辫子”从车的中部一直延伸到车尾。每天晚上停在站上,都要收起来放进车顶的隔间里。碰到下雨天,电车有时候还会漏电。乘客们站在地面上摸一下车身,手上一阵发麻。

1996年,无轨电车时代的结束

1983年,成都市电车公司转变成了现在的成都公交集团北星公司的前身;到1996年电改汽,5条电车线路演变成了55、56、47、64、65路公交车。

来源: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