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IWEEKLY

作者:CY

印度外交国务部长阿克巴在遭到性侵指控后宣布辞职,成为印度MeToo中被拉下马的、职位最高的政府官员。他的辞职为印度的MeToo运动写下了重要的里程碑。印度一直在MeToo的边缘徘徊,虽然曾出现过一些事件引爆舆论,但却从来都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今年10月爆发的这轮MeToo显得有些不同,一个月来已经撼动了印度政坛、商界、媒体圈与宝莱坞的重量级人士。虽然有更多印度女性在这波MeToo运动中觉醒,更愿意站出来捍卫权利。但不得不承认目前发声的都是印度社会的少数精英,广大印度女性仍无法利用社交网络来寻求司法正义。

▲左:阿克巴;右:普里娅·拉曼尼。

在揭露一起性骚扰事件后,普里娅·拉曼尼成为了被告,她需要面对的是对方97人的律师团。只因在指控印度前外交国务部长阿克巴(M.J. Akbar)性骚扰这件事上,她打响了第一枪。去年,当MeToo运动席卷全球时,来自班加罗尔的这名资深女记者在《Vogue》印度版上讲述了她的故事。拉曼尼写了一篇详细的文章,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一名资深编辑在面试时对她进行的骚扰。但她没有说出对方的名字。只知道对方是媒体圈的大佬,而当时年仅23岁的拉曼尼还是初出茅庐的青涩记者。

对印度女性来说,有勇气指控一个掌权的男人并不容易。20年过去了,如今的拉曼尼已经是印度著名的资深记者,但直接说出对方的名字,她仍然感到恐惧,更不要说对方是身居政坛高位的外交国务部长。今年10月,印度国内再次掀起MeToo风潮。拉曼尼终于鼓起勇气在Twitter上首次公开了20年前那场性骚扰的加害者——阿克巴。事件发生时,阿克巴尚未进入政坛,是《亚洲时代报》的主编,拉曼尼则是一名小记者。她在求职时,被阿克巴要求在孟买的一间酒店的房间进行面试。阿克巴将她约到酒店,陶醉地唱起了一首“印度老歌”,给她倒酒,要求拉曼尼坐到床上。拉曼尼在Twitter上形容阿克巴是“猥亵电话、简讯和不当称赞专家,而且‘不’是他不能接受的回答”。

女记者们的控诉

在拉曼尼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指控阿克巴对她们进行的性骚扰。她们中的大多数跟拉曼尼一样,都是记者、编辑等新闻从业者。她们在社交媒体上控诉,在她们刚进入媒体业时,阿克巴如何在花哨的饭店房间进行工作面试和会议,以及做出性暗示。几乎每天都有关于阿克巴性骚扰的帖子伴随着#MeToo的标签出现在社交媒体上。CNN驻纽约记者Majlie de Puy Kamp声称2007年她在《亚洲时代报》实习时,曾遭到阿克巴的强吻。她表示:“他的所作所为令人作呕,侵犯了我的界限,背叛了我的信任。”女记者宾德拉(Prerna Singh Bindra)拒绝了阿克巴的性邀约,之后他“让她在工作上吃尽苦头”。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记者表示,她拒绝了阿克巴报社的一份工作,原因是“面试时,阿克巴邀请她坐在酒店房间的床上,一起喝一杯”。记者加扎拉·瓦哈布(Ghazala Wahab)以第一人称撰写了一篇令人痛心的文章,讲述了她在年轻时遭遇阿克巴性骚扰的故事。她来自印度的一个小城市,在完成学业后成为家里第一个职业女性。然而,对她来说,办公室不是独立的象征,而是变成了“一个折磨人的房间,我拼命想出去,却找不到门”。

▲印度前外交国务部长阿克巴(M.J. Akbar),被20多名女记者指控性骚扰,最终辞职。

一波接一波的控诉,这可能是阿克巴没有料到的。几十年来,阿克巴一直是印度公众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他是作家、全国性报纸编辑、前总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的心腹,还是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的一员。在众多指控浮出水面时,阿克巴正在赤道几内亚和尼日利亚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他先是保持沉默,在返回印度几小时后发表了声明,否认指控。阿克巴指这些指控是出于政治动机,“是虚假和捏造的,充满了讽刺和恶意”。尽管最初他坚持不辞职,但显然事件发酵的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几天后,阿克巴辞去了外交国务部长一职,成为了印度MeToo中被拉下马的、职位最高的政府官员。在辞职前,阿克巴在法院提告拉曼尼诽谤。而在辞职后的一天,他带着97名律师,大张旗鼓地站上了法庭,准备打一场声势浩大的名誉官司。

与欧美等国不同,印度的MeToo并不是通过新闻调查开始的。它在宝莱坞发芽,后来在媒体界引爆。目前为止,在这股浪潮中担当最重要角色的是女记者,她们讲述的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自己。女记者们选择放大自己,来揭露性骚扰和职场性别不平等的现状。BBC记者吉塔·潘第(Geeta Pandey)表示:“新闻工作室里,一直都有人悄悄谈论资深编辑利用职权骚扰年轻女性,以及提出性要求,现在终于有些事情被公开。”记者桑迪娅·梅侬(Sanhya Menon)公开指控了两个资深编辑性骚扰她。

在阿克巴提告拉曼尼后,印度编辑协会(Editors Guild of India)向拉曼尼提供法律建议和协助,并要求阿克巴撤销对拉曼尼的诽谤诉讼。讽刺的是,印度编辑协会的前主席正是阿克巴本人。编辑协会表示,女记者的勇敢是为了一个崇高的原则:新闻编辑室的性别平等。阿克巴辞职是这些女记者鼓起勇气的结果。如果阿克巴不撤销此案,或对其他女记者提出更多诉讼,编辑协会将继续提供法律咨询或协助,并呼吁“杰出的律师”无偿为她们辩护。

姗姗来迟

▲ 2018年10月15日,印度青年代表大会成员在新德里抗议阿克巴的不当性骚扰。

在性骚扰正常化,大事化小的文化环境中,女性同意或拒绝的界限被父权制和畸形的男权观念所模糊。印度妇女的证词和申诉往往被忽视。这也导致了印度的MeToo比其他国家晚到了一些。印度一直在MeToo的边缘徘徊,虽然曾经出现过一些事件引爆舆论,但却从来都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没有带来多少改变,船过水无痕。以男性为主宰的观念未变,妇女也畏惧站出来控诉。但今年10月爆发的MeToo显得有些不同。这一个月来,#MeToo已经撼动了印度政坛、商界、媒体圈与宝莱坞的重量级人士。

几名女性指控喜剧演员尤萨夫·查克拉博蒂(Utsav Chakraborty)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发送自己生殖器的照片,他之后在Twitter上发表了道歉声明。新兴导演维克斯巴尔(VikasBahl)被指控在2015年性侵了一名同剧组的女演员,最终解散了他的电影公司。印度作家、已婚的ChetanBhagat也因性骚扰一名女性,在Twitter上写了道歉信。

这次率先点燃印度MeToo的是宝莱坞女星杜塔(Tanushree Dutta),她指控宝莱坞男星纳那帕特卡(Nana Patekar)在10年前对她作出不当行为。杜塔的指控开启了女性们一波接一波的控诉,拉曼尼在Twitter上公布实名也是受到了杜塔的激励。就这样,印度MeToo从宝莱坞烧到了媒体界,最终也到达了印度政坛。阿克巴辞职的新闻成为了印度所有媒体的头条,为印度的MeToo运动写下了重要的里程碑。有更多印度女性在这波MeToo运动中觉醒,更愿意站出来捍卫权利,但这样要真正改变印度根深蒂固的男性主宰一切下常发生性骚扰、性侵的社会现象,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不仅要担心印度男权文化的反弹,也不可避免地关注到,选择发声的女性可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精英女性的特权?

▲印度近几年爆发了多次反抗性骚扰、提倡性别平等的示威活动。

独立记者查特吉(Rituparna Chatterjee)是印度MeToo运动的前沿人物,她正在为MeToo的线下传播而努力。互联网上每天都有新的MeToo故事,规模让人震惊。但印度大部分的女性无法接触互联网。虽然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女性在社交媒体上通常占据主导地位,但根据英国咨询公司“We Are Social”2016年底发布的报告,印度Facebook用户中男性用户占比达76%,女性用户占比仅为24%,81%的印度女性没有通过手机上过网。查特吉指出,目前挺身揭发的仅是印度少数城市的精英女性,广大印度女性仍无法利用社交网络来寻求司法正义。致力于确保女性在公众场合人身安全的NGO Durga India创始人瓦拉达拉詹也表示:“MeToo运动在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女性中产生了共鸣,她们敢于发言,敢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奋斗,并活跃在社交媒体上。但属于这一阶层的女性很少,对农村女性而言,MeToo不会带来什么不同。”

今年,汤森路透基金会(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一项调查显示,印度仍是全球对女性而言最危险的国家。印度政府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6年间,女性为受害者的刑事罪行报案大增83%。报案率的增加源于印度女性群体的意识觉醒,但也显示出,印度国内性犯罪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而其中许多案件可能最终都无法得到公正的审判。印度社会学家迪帕·纳拉扬说:“如此多的强奸和性虐待仍然没有被曝光,是因为去警察局仍然是一场噩梦。如果你没有政治影响力,或者你的故事没有成为新闻头条,那就忘记正义吧。”

BOX

印度#METOO中被扳倒的男性

维克斯·巴尔(VikasBahl)

印度知名电影制片人,编剧和导演,创办电影公司Phantom Films。2018年10月,在接受《赫芬顿邮报》印度版的采访时,Phantom Films的一名前雇员指责巴尔在电影《Queen》的片场性骚扰她。之后,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康加纳·拉诺特(KanganaRanaut)站出来支持这名前雇员,并证实了她对巴尔性骚扰的看法。在此之后,拉诺特的搭档纳亚尼·迪克西特(Nayani Dixit)也指控巴尔行为不端。受此影响,Phantom Films随后解散,公司其他三名联合创始人发表了正式声明,谴责巴尔的性骚扰行为。

尤萨夫·查克拉博蒂(Utsav Chakraborty)

脱口秀、喜剧明星。包括一名17岁女孩在内的多名女性在社交媒体控诉他曾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发送自己生殖器的照片。最初,查克拉博蒂称需要结合当时的情境和“上下文”来解读自己的行为。但后来,他在Twitter上发表了道歉声明,称:“现在有点晚了,但我很抱歉。过去的24小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面临着一个非常可怕的个人真相。我不能再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了。请告诉我现在该怎么办。如何让事情变得正确?我不想再让任何人受到伤害。”

奇坦·巴哈特(ChetanBhagat)

作家,编剧,电视名人和励志演说家,他的书籍《同父异母的女友》在印度一度非常畅销。巴哈特的小说已售出700多万册。2008年,《纽约时报》形容巴哈特为“印度历史上最畅销的英语小说家”。印度女作家伊拉·特里韦迪(Ira Trivedi)公布了一张她与巴哈特之间的聊天记录,图中的内容显示已婚的巴哈特说:“你很可爱,有趣,所以我决定追求你。”巴哈特之后发长文,承认这些截图是真实的,并对特里韦迪和自己的妻子道歉。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网国际智库立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