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韦继升)近日,笔者走进碧江区环北街道响塘龙安置区。

蓝天下,青山间,一幢幢高楼有序排开,小区道路平坦而整洁,绿花、亮化以及公共场所及健身器材等应有尽有,这里是一个基础设施齐全,居民生活幸福和谐的一个小区。

这就是碧江区环北街道响塘龙安置区,目前这里已经吸纳跨区县搬迁群众339户,1574人。

“老来有老福,现在住好、吃好、穿好、玩好,多亏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81岁的移民老人冉光秀,衣着洁净,正在小区的公共场所里晒太阳,乐呵呵地说道。

据了解,冉光秀之前住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坳镇,一家五口人住着破木房,过着贫困的生活,搬迁之后,不但有了新房居住,儿子在附近做建筑,媳妇城里当保姆,两孙儿在家门读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小区内道路一侧的居家创业室内,同样来自沿河、松桃跨区县的几位易地搬迁妇女群众正在做手工针线活,室内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来自沿河的群众罗秀妹说:“我们不愁找不到工作,政府就把一些企业需要的手工活带到小区,我们还可以带材料回家加工呢,每天都可以轻松挣六七块钱,生活是有保障了”。

小区内,极目望去,有休闲散步或晒太阳的老人,有推婴儿车管护婴幼的妇女,敞开大门营业有序的小便利店,创业就业基地劳作的居民,以及来来往往的行人,让人深深地感觉到,这里的居民有着一种十分满足的幸福感。

在响塘龙卫生服务站,一名穿白大褂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地给哺婴群众发放婴幼儿辅食营养包,这些营养包是由国家免费给婴幼儿发放的,主要面对困难群众家庭0.6至两周岁间婴幼儿。据了解,该卫生服务站自响塘龙小区入驻以来就开始设立开诊,有2名医务人员,截止目前,共接诊服务社区群众1500余人次。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夏强说:“为加快推进跨区县移民群众融入当地展,区委组织狠抓安置区党组织建设,建立党支部,配备专人办公,通过党建带动,形成了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参与和部门支持小区建设的格局”。

记者看到,在小区里,小区支部委会、党小组、工会组织、团支部、妇女之家、社会保障、劳务服务中心、四点半课堂等专门服务小区的各组织应有尽有,真正做到了有组织、有牌子、有阵地、有人员办公的齐抓共建大好局面。

响塘龙安置区党支部书记曾新才说:“小区有来自沿河、松桃、碧江移民群众,还有部分来自其他地方的群众,成分比较复杂,当前支部最重要的工作抓宣传教育,统一小区群众思想,团结一致,共建美好家园”

来自沿河的移民群众侯加泽,目前是小区党支部委员,搬迁之前,他在外面做过焊工,搬迁之后,在小区当保安,由于尽职尽现,视野较为开阔,在组建小区党支部时他被选为支部委员。侯加泽说:“当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小区建设,相信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小区群众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339户1574人移民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得到有效解决,解决就业742人,就业率到82.75%,基本实现“一户一就业”目标,移民群众正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目标快步踏上美好幸福新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